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复古编

复古编

二卷。宋张有(1054~?)撰。张有字谦中,湖州(今浙江吴兴县)人,张先之孙。终身不仕,出家为道士。自幼攻小篆,笔法甚古。是书成于政和三年(1113),所谓“复古”者,即复归小篆,以正字体。略仿颜元孙《干禄字书》分正俗通三体之例,而更为严密:正体用篆文,别体俗体载于注中。例如:“,博棋。从木其声。别作碁,非。”“诒,相欺诒。一曰遗也。别作贻,俗。”全书按平上去入四声分隶诸字,据《说文解字》以辨俗体之讹。上卷包括平声上声入声三部分,下卷入声之后附录辨证六篇:(1)联绵字,(2)形声相类,(3)形相类,(4)声相类,(5)笔迹小异,(6)上正下讹。对于形体笔画相似的字,剖析颇为精密,对于研究文字形体之变,有一定参考价值。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云:“其书辨正极严,至为精密,笔画小异,概以俗谬斥之,虽失之太拘,然有功于小学甚大,郭忠恕之《佩觿》、戴侗之《六书故》,远非其匹也。”张有所提出的“联绵字”问题,很有研究价值,但他不知联绵字义存于声、本无定字,谓“伏牺”必作“虙亏”、“琵琶”必作“枇杷”、“袈裟”必作“加沙”,则过于拘泥,甚至谬误。是书有北宋写本,元至正仿宋大字本,清光绪八年(1882)淮南局本,光绪十二年归安姚氏咫进斋刊本。

猜你喜欢

  • 二老堂诗话

    一卷。宋周必大(详见《玉堂杂记》)撰。是书为其论诗之语凡四十六条。原载《平园集》中,由后人抄出另行。周必大学问博洽,熟于掌故,所论多依据于考证,如王禹称不知贡举一条及刘禹锡淮阴行一条,陆游说苏轼诗一条

  • 老子化胡经考证附补考

    共一卷。清末蒋斧、罗振玉合撰。罗振玉等曾编辑《敦煌石室遗书》,收录敦煌鸣沙山石室里发现的唐人手写的古籍,或是不同古籍传本,或是久佚之书,共十三种。每种书都录文排印,并附辑者或蒋斧的考证和校记。《老子化

  • 无冤录

    二卷。元无名氏撰。《永乐大典》载有此书,称王与撰。王与生平不详,不知为何许人。作者在《无冤录》中自称曾任过盐官。书中所载多元代至元、元贞、大德年间的官牒条文,又多引《平冤录》、《洗冤录》中的文字。上卷

  • 增订四书贯解

    无卷数。清朱良玉撰。朱良玉先著有《释注大全》,因其过于繁复,另加采择而成是书。书首有自序,采用《朱子章句集注》原本。所谓贯解,列于书的上方,有全旨,有节解,大约从《朱子或问》、《朱子语类》中采录较多,

  • 江陵集

    二卷。明朱讷(约1477年前后在世)撰。朱讷,字存仁,江苏宝应人。生卒年均不详。明成化十三年(1477)举人。选为鄞县令,抑制豪强,被挤调长阳,改江陵。以母忧遂不仕。朱讷曾说:“文主扬道,不限世代,岂

  • 读易隅通

    二卷。明来集之撰。集之字元成,浙江萧山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安庆府推官,太常寺少卿。此书成于来氏任安庆府推官时,其自序曰:于守城却敌之余,庐居读《易》,防守解严,而予于《易》亦时有通悟处矣

  • 补阙肘后百一方

    见《肘后备急方》。

  • 仁斋直指方

    见《仁斋直指》。

  • 四元玉鉴

    三卷。元朱世杰(生卒年不详)撰。朱世杰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北京附近),他精通《九章》,旁通诸术,曾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四方来学者日众,到扬州时,踵门而学者云集,可见他是一位数学家和数学教

  • 红杏轩诗钞

    十六卷。清宋世犖(约1800年前后在世)撰。宋世犖,字卣勋,号确山,浙江临海人。生卒年均不详,翰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官至教习、陕西扶风知县。著有《红杏轩诗钞》、《确山骈体文》、《周礼故书疏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