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清气集
一卷。《续集》一卷。元释德净撰。德净字如镜。生卒年未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泰定天历间曾与仇远、冯子振,白珽诸人游。其诗皆五七言律体。续集共诗七十六首,而咏物者达五十三首。格调皆浅弱。末有附集一卷,皆同时诸人酬赠之作。前有三山王都中题五言律诗一首。又一首署蒙古作,盖集中所称蒙古松壑佥事。《四库全书》列为“存目”。有抄本(藏于上海图书馆)。
一卷。《续集》一卷。元释德净撰。德净字如镜。生卒年未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泰定天历间曾与仇远、冯子振,白珽诸人游。其诗皆五七言律体。续集共诗七十六首,而咏物者达五十三首。格调皆浅弱。末有附集一卷,皆同时诸人酬赠之作。前有三山王都中题五言律诗一首。又一首署蒙古作,盖集中所称蒙古松壑佥事。《四库全书》列为“存目”。有抄本(藏于上海图书馆)。
三卷。清易顺豫(生卒年不详)撰。顺豫字叔田,湖南龙阳(今湖南汉寿)人。光绪进士。易顺鼎之弟。是书认为《大学》为教太子之学。孔子的七十弟子,以为《大学》将废,惧后世天子不再知以《大学》教其太子,以致太子
二卷。唐康骈撰,生卒年不详。《唐摭言》作唐骈,《新唐书志》及《宋史志》均作康骈。康骈字驾言,池阳(今安徽贵池)人,乾符四年登进士第,官至崇文馆校书郎。此书成于唐乾宁二年。全书凡四十条,其中多记天宝以来
见《杨园张先生全集》。
三卷。清张宪和(详见《公羊臆》)撰。张宪和对公羊学深有研究,撰有《张氏公羊二种》,该书即其中之一。大体上在于驳斥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中的牵强附会之说,恢复《公羊传》的原意。何休注《春秋公羊传》,多引
八卷。清叶裕仁(1809-1879)撰。叶裕仁字复三,号涵溪。镇溪(今江苏太仓)人。叶裕仁举孝廉方正,所著《归叶文稿)凡八卷。卷一收论一篇、序跋三十篇;卷二收序跋八篇、书十三篇、诅文一篇;卷三收赠序五
四卷。清潘思榘(1695-1752)撰。潘思榘字补堂,江苏阴湖(今常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至福建巡抚。此书均就卦变之法以求象,就象以明理,每卦均注明来自某卦,谓之“时来”。前有白瀛所作序
二十八卷,首一卷。明曹一麟等修,徐师曾等纂。曹一麟,字伯里,山东安丘人。明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同年任吴江知县。徐师曾,字伯鲁,号鲁庵,邑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历史科给事中。著有《礼记集注》、《
共六卷,各三卷。明葛中选撰。中选字见尧,河西(今云南通海)人,充苑马卿。好谈音律,著《泰律篇》凡三卷。卷首有明万历焦竑及董应举二序。此书由字音以求合律,分专气音、专气声、直气声音定位等。其论专气音,谓
四十八卷。清王之珩(生卒年不详)编。王之珩字楚白,如皋(今江苏如皋县)人。此集所录均为王之珩同邑人所作之诗。凡四十八卷。上自宋朝下迄于清,凡如皋籍诗人之诗尽悉录之。而每人必各详其字号、官爵。然观此集,
一卷。不著撰人。该残卷系敦煌卷子本,起于僖公八年“禘于太庙用致用夫人”注义,至僖公十五年传末注文,共一百六十八行,末题“《春秋穀梁经传解释僖公上第五”,不见著名姓名。考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序》说:“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