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弁服释例

弁服释例

八卷。清任大椿(详见《深衣释例》)撰。书首有阮元序,略言:“元居在江淮间,乡里先进,多治经之儒,若兴化顾进士文子(九苞)、高邮李进士成裕(惇)、宝应刘广文瑞临(台拱)、兴化任侍御子田(大椿)、高邮王黄门石臞(念孙)、江都汪明经容甫(中),皆耳目所及,或奉手有所受。丁未戊申间,元在京师见任侍御相问难为尤多。侍御卒后,所著《弁服释例》传之弟子山阳汪祭酒瑟葊(廷珍),萧山王进士畹馨(绍兰)从祭酒手录以归。其兄进士谷塍(宗炎)亦邃于经,为吴会宿儒,乃手校讹,写以付梓,问序于元。元谓侍御早年以词学名世,继乃专研经史,与修四库书,提要多出其手,所辑吕忱《字林》、《深衣释例》诸书已付刻,兹帙释弁服所用之例,以五礼区之,凡百四十余事。纵览经疏史志,发微订讹,经纬毕著。侍御吾乡先进,瑟弇畹馨吾友,今得谷塍校成,学者传习不坠,元序之,奚敢辞”云云,末题“嘉庆二年(1797)仪征阮元序”。次为目录及《五礼弁服释例表》,分吉、嘉宾、军、凶五格,爵弁服一,韦弁服二,皮弁服三,朝服四,元端服五,此按五礼分,而爵弁、韦弁、皮弁、朝服,又各按弁衣裳、带、佩、韡、屦,分七格为表。卷一为爵弁服上,卷二为爵弁服下,卷三为韦弁服,卷四为皮弁服上,卷五为皮弁服下,卷六为朝服上,卷七为朝服下,卷八为元端。按三代之服,以冕为重,是书则详自爵弁以下,有两说者则取所长,如《杂记》“大夫弁而祭于己”,《司服》注及《杂记》注,明云“大夫爵弁而祭于己,惟孤”,《司服》疏《杂记》疏最合注义,《五制》疏谓公之卿亦爵弁而祭,于《杂记》疏自相刺谬之类,可见是书主张《司服》《杂记》二疏,而驳《五制》疏。此类尚多,今不备录。惟《五礼弁服释例表》于爵弁服屦一格,曰“天子诸侯舄无明文”,按《毛诗·豳风·狼跋》曰“公孙硕肤,赤舄几几”,《九罭》曰“衮衣绣裳”,则天子诸侯以赤舄为重。《续汉舆服志》“显宗初服旒冕、衣裳、文章、赤舄、絇屦,以祠”,自汉迄唐宋天子公卿祭服皆如此,不得谓“天子诸侯舄无明文”。原书或专指爵弁服,但既无明文,自可以《诗》之衮衣赤舄例之。经史诸学,至清代诸儒而极盛,于史则有补志补表,于经则有《礼经释例》、《弁服释例》、《释官》、《释宫》等书,皆荟萃群言,甚便于省览,所谓本人为之甚劳,后人检之甚便者,不独于史为然。是书于爵弁诸服皆极力搜讨,务求明备,而得所折衷,诚治经家所宜注重也。是书最早版本为嘉庆七年(1802)刊本。

猜你喜欢

  • 冰岭纪程

    一卷。清景廉(生卒年不详)撰。景廉颜札氏,字俭卿,一字季泉,号秋坪,满洲正黄旗人,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军机大臣。冰岭即穆素尔塔巴罕的意译,位于阿克苏东北四百余里。该书记其至西北办

  • 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

    三卷。李琪(生卒不详)撰。李琪字孟(梦)开,亦字开伯,号竹湖,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生平不详,宋宁宗庆元二年进士,曾任国子司业。此书以诸国为纲,而以其国之事见于《春秋》者类编为目,前有序,后有论断。第

  • 意见

    一卷。明陈于陛(生卒年不详)撰。陈于陛字元忠,南充(四川省南充市北)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万历初以翰林院编修参预编纂世宗、穆宗两朝实录,累迁礼部尚书,领詹事府事。于陛少从父习国家故实。为史官,

  • 娱书堂诗话

    卷。宋赵与虤撰。赵与虤,字威伯,为宋太祖10世孙,但居里及生卒年均不详,生平事迹亦无从可考。著有《娱书堂诗话》,据《也是园书目》、《述古堂书目》等著录,曾有四卷足本,但已亡佚。是书成书于南宋中期。书中

  • 孔易

    七卷。清孙承泽撰。承泽字耳北,号退谷,北平(今北京)人。明代崇祯年间进士,曾官至吏部左侍郎。其著作有《庚子销夏记》、《尚书集解》、《孔易》等。此书认为学易者求解于三圣,不如向孔子求解。孔子于易无一字不

  • 镜花缘

    清李汝珍(1763-1830)撰。李汝珍字松石,直隶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他读书不喜欢作八股文,因此未得过什么功名。一生多在江苏海州生活。他博学多才,当时就颇有诗名,尤精于音韵学研究。刊行的著作,除

  • 二希堂文集

    十二卷。清蔡世远(1681-1732)撰。蔡世远字闻之,号梁村。漳浦(今福建)人。康熙、雍正时学者、古文家。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文勤。著有《二希堂文集》。此集共十二卷,卷一至

  • 求古录礼说补遗

    一卷。清金鹗撰。金鹗所撰之《求古录礼说》十五卷刊行后,会稽赵伪叔至台州得到另一部分此书遗卷,潘祖荫替他刊行,即《求古录礼说补遗》。其内容分七部分:第一:郊乘大路解。第二:祊释辨。第三:八音次序说。第四

  • 八十年来江南传教史

    一卷。法国人史式微(生卒年不详)撰,金文祺译。式微,耶稣会士,原撰有《中国耶稣会之旧传教会》、《江南传教史》、《江南新传教史》等书。此书为《新传教史》之译本。所记之事,始于道光十九年(1839),止于

  • 易传

    四卷。程颐(1033-1107)撰。程颐,字叔正,号伊川。北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幼有高识,及长力学好古,尤勤于《易》。因与苏轼不合引起洛、蜀二党之争,因此贬涪州。与其兄程颢同受业于周敦颐,但学说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