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梧诗集
十五卷。清管(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管,字据梧。武进(今江苏省丹徒县)人。本集计有《吹万集》二卷,《柏轩草》二卷,《修琴阁集》二卷,《鸥驯集》二卷,《天外集》二卷,《圃华集》二卷,《寓檗稿》三卷。邵长蘅序称,其诗先学剑南,后学少陵。今观所作,成就难入名家之流。所谓“剑南”、“少陵”之说,不过文人常用的互相推许之语而已。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十五卷。清管(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管,字据梧。武进(今江苏省丹徒县)人。本集计有《吹万集》二卷,《柏轩草》二卷,《修琴阁集》二卷,《鸥驯集》二卷,《天外集》二卷,《圃华集》二卷,《寓檗稿》三卷。邵长蘅序称,其诗先学剑南,后学少陵。今观所作,成就难入名家之流。所谓“剑南”、“少陵”之说,不过文人常用的互相推许之语而已。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一卷。明王艮(1483-1541)撰。王艮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他生于从事盐业生产的灶户家庭,七岁受书乡塾。后因家境贫寒,随父经商。但他自学《孝经》、《论语》、《大学》,逢人质义
十二卷。清蒋本撰。本字根庵,江苏昆陵郡(今江苏武进县)人。此书序称蒋氏写此书取正不取奇,取精不取多,取大不取巧,以宋儒之理为宗,亦不废汉儒之象,以近人之注较。又附剩义一卷。今存道光十年(1830)信芳
三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据作者自序,其父王朝聘(1568-1647,明万历乙卯、天启辛酉两中副榜)研治《春秋》多年,甚有心得,然老病侵寻,未及著书而殁;此书即取材于朝聘之说,故以“家说”
四卷。清张尔岐(详见《周易说略》)撰。据清李焕章《张蒿庵处士传》,尔岐“著《春秋传议》,未辍而卒”,且此书亦颇有缺略,大约即尔岐未成之稿。明代以来,沿《春秋》诸家中以胡安国《春秋传》影响最大,故尔岐著
四卷。《补遗》一卷。宋吴文英(约1212-约1272)撰。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觉翁,庆元(今浙江宁波)人。吴文英往来于江浙之间,曾为嗣荣王等显贵的门客。其词字句工丽,音律和谐,与周密齐名,并称“二窗
四卷。清臧庸(详见《诗经小学录》)撰。是书名曰马王微者,马谓马融,王谓王肃也。其实马说仅见释文者七,事见《正义》,王肃引者一事,其余皆王肃说。间附孙毓《毛诗评》,故孙冯翼以为其家著述,亟受之梓耳。庸承
一卷,附刻,一卷。明卫桢固撰。卫桢固,字紫岚,韩城(今属山西韩城县)人。崇桢进士,历任云南道监察御史之职。《真定奏疏》为作者巡按真定(今河北正定)时所上疏稿,共二十六篇,其中有许多关于明末军政不修的材
二十四卷。旧本题明李攀龙(1514-1570)撰。李攀龙字子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少孤贫。嘉靖二十三年进士,累官河南按察使。才学广博,与吴国伦、徐中行等号称“后七子”。著有《沧溟集》等。本
十二卷。清陆陇其撰。陇其事详《四书讲义困勉录》条。此书是陇其在灵寿(古松阳地)为官时与诸生讲论《四书》的讲义,分《大学》一卷,《中庸》二卷,《论语》七卷,《孟子》二卷,于有心得处立言,并不逐节讲论。陇
附《冰蚕词》一卷。清承龄撰。承龄字子久,姓裕瑚鲁氏,满洲镶黄旗人,生卒年均不详。诸生、道光进士。官至贵州按察史。著有《大小雅堂诗集》不分卷。据此集《序》称:“伯大令仲渊侍御叔涵观察刊成遗集曰:《大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