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曾子

曾子

一卷。南宋汪晫(生卒年不详)编辑。汪晫字处微,其门人私谥康范先生,绩溪(今属安徽)人。此书成于庆元、嘉泰(1195-1204)间。咸淳十年(1274),汪晫孙汪梦斗将此书和《子思子》同时献于朝廷,得赠通直郎。曾子(前505-前432)名参,字子舆,孔子学生,以孝著称。齐国想迎他为相,楚国想迎他为令尹,晋国想任他为上卿,皆不就任。而专心于忠、孝、仁、义的学业和教学活动,有弟子70多人。相传曾著《大学》,并有《曾子》一书。《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曾子》十八篇;《隋书·经籍志》记有《曾子》二卷,目一卷;《新唐书·文艺志》亦记有《曾子》二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为二卷十篇,称为唐本;高似孙《子略》称其与《大戴礼》四十九篇、五十八篇及杂见《小戴记》者无异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有慈湖杨简注。据此可知,宋时尚有《曾子》一书行于世。故《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汪晫偶未见原书,而辑成此书。汪晫认为,曾子得孔子的嫡传,作《大学》以表述之。而曾子言行散于诸书之中,未能搜集整理,刊行于世,遂荟萃群书为其编辑。共十二篇,分别为《仲尼闲居》、《明明德》、《养老》、《周礼》、《有子问》、《丧服》、《晋楚》、《守业》、《三省》、《忠恕》,今本缺第七、第八两篇。《明明德》标为内篇,《养老》以下皆标为外篇,而《仲尼闲居》不言内外篇,疑本有内篇字,为传写时佚之。《孔子闲居》本为《孝经》,汪晫削去经名而重新标名;《明明德》篇即《大学》,亦改其篇名。此书对曾子的学术思想有比较全面的反映。书中曾子认为,孝是道德第一要素,民之本教曰孝,孝是仁、义、礼的实际内容,仁、义、礼是孝的表现,一孝立而万善从。孝的最高境界是尊亲,所谓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父母有过失则谏,父母不采纳则要服从,不能争辩。事父母必须至亲,无微不至地侍奉。父母所爱,则喜而不忘;父母所恶,则劳而无怨。孝子没有私乐,父母所忧,则忧之;父母所乐,则乐之。他主张人要以修身为本。认为欲修其身,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必须先诚其意。欲诚其意,必须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他提出“内省”自我完善的修身方法,所谓“吾日三省吾身”。修身要达到“慎独”,自己单独处理事情,也应谨言慎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不损人利己或伤天害理。提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汪晫所编《曾子》,为就门目往往割裂经文,故后儒对其所为多有微辞,有窜改经文之嫌。但《曾子》汉本久佚,唐本今亦不存,所以仍不失其重要价值,为研究先秦儒学思想及曾子思想提供了资料。其中所阐发的孝道,为后世儒家所继承和发扬,形成以孝治天下的思想。所提倡的“正心诚意”,为宋代儒家引为修养方法。有明刻本、文选楼刊阮氏注释四卷本,冯云鹓编八卷本,《四库全书》本及《曾思二子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宝庵集

    八卷。明顾绍芳(约1592年前后在世)撰。顾绍芳,字实甫,江苏太仓人。生卒不详。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官至左春坊左赞善。著有《宝庵集》。是集凡八卷。前有冯琦“三太史集序”一篇,称绍芳及王敬卿、葛

  • 中庸札记

    ① 一卷。清范尔梅(详见《大学札记》)撰。是书语句虽简,然时晓妙谛。谓“喜怒哀乐”句,为延平先生得力处。谓“至诚之道可以前知”一章,为姚江之学所本。谓“子路问强”一章,为孔门一卷《金刚经》。谓“鬼神之

  • 续明纪事本末

    十八卷。清倪在田(生卒年月不详)撰。倪在田,字子新,又字田甫,号苕村,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诸生,留心南明史事,著有《扬州御寇录》等。《续明纪事本末》,为《明史纪事本末》续编,体例悉同。对史料广泛搜

  • 诗旨纂辞

    三卷。近人黄节撰。此书乃作者在北京大学授课之讲义。起自《关雎》而终于《木瓜》。首列经文,低一格列《毛传》,《毛传》未详者,以《郑笺》补之。再低一格是作者案语,其案语往往折衷旧说择善而从。案语之下再列后

  • 绎史摭遗

    十八卷。清李瑶撰。李瑶,字子玉,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是书记明末清初史事。以温睿临《南疆绎史》为底本,对书中位号有不应书者,事迹有不尽备者,悉为考证得失,缀补周详。其余忠贤义烈,与夫闺中方外之卓然有

  • 金堂县志

    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谢惟杰纂修。谢惟杰,字兼之,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曾任金堂县知县长达十年之久。谢维杰任知县后,见志久失修,遂博稽故籍,网罗旧闻、汇集成志书一部。《金堂县志》嘉庆十六年(1811)刻

  • 同人传

    四卷。清陈祥裔(生卒年不详)撰。陈祥裔著有《蜀都碎事》。本书采自秦汉至元明,凡同姓名者编辑成册。书末又附父子同名字者数人。采摭颇详,取舍亦十分慎重。如《太平广记》中,再生之王翰,与唐朝诗人之王翰相同。

  • 浮溪集

    三十六卷。宋汪藻(1079-1154)撰。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县)人。崇宁二年(1103)进士,调婺州观察推官。历迁著作佐郎。钦宗时,召为屯田员外郎。高宗即位,召试中书舍人,累拜翰林学士,

  • 金石文字辨异

    十二卷。清邢澍撰。邢澍(约1752-1822)字雨民,一字佺山,阶州(今甘肃都武)人。官浙江候补知府。与孙星衍合撰有《寰宇访碑录》。邢澍从学于钱大昕,究心于金石文字。因文字变迁,由篆变隶,由隶变正书,

  • 裒碧斋词

    一卷。清陈锐(约公元1892年前后在世)撰。陈锐字伯弢,号裒碧,湖南武陵人。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曾官江苏知县。尝学诗于邓弥之、王闿运,雅好为词,著有《裒碧斋词》、《裒碧斋词话》等。《裒碧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