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正名

正名

八曰:

名正则治,名丧则乱。使名丧者,淫说也。说淫则可不可而然不然,是不是而非不非。故君子之说也,足以言贤者之实、不肖者之充而已矣,足以喻治之所悖、乱之所由起而已矣,足以知物之情、人之所获以生而已矣。

凡乱者,刑名不当也。人主虽不肖,犹若用贤,犹若听善,犹若为可者。其患在乎所谓贤,从不肖也;所为善,而从邪辟也;所谓可,从悖逆也。是刑名异充而声实异谓也。夫贤不肖、善邪辟、可悖逆、国不乱、身不危奚待也?

齐湣王是以,知悦士,而不知所谓士也。故尹文问其故,而王无以应,此公玉丹之所以见信、而卓齿之所以见任也。任卓齿而信公玉丹,岂非以自仇耶?

尹文见文王,齐王谓尹文曰:“寡人甚好士。”尹文曰:“愿闻何谓士?”王未有以应。尹文曰:“今有人于此,事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居乡则悌,有此四行者,可谓士乎?”齐王曰:“此真所谓士已。”尹文曰:“王得若人,肯以为臣乎?”王曰:“所愿而不能得也。”尹文曰:“使若人于庙朝中,深见侮而不斗,王将以为臣乎?”王曰:“否。大夫见侮而不斗,则是辱也。辱则寡人弗以为臣矣。”尹文曰:“虽见侮而不斗,未失其四行也。未失其四行者,是未失其所以为士一矣。未失其所以为士一,而王以为臣,失其所以为士一,而王不以为臣,则向之所谓士者非乃士乎?”王无以应。

尹文曰:“今有人于此,将治其国,民有非则非之,民无非则非之,民有罪则罚之,民无罪则罚之,而恶民之难治,可乎?”王曰:“不可。”尹文曰:“窃观下吏之治齐也,方若此也。”王曰:“使寡人治信若是,则民虽不治,寡人弗怨也。意者未至然乎?”尹文曰:“言之不敢无说,请言其说。王之令曰:‘杀人者杀,伤人者刑。’民有畏王之令、深见侮而不敢斗者,是全王之令也,而王曰‘见侮而不敢斗,是辱也。’夫谓之辱者,非此之谓也,以为臣。不以为臣者,罪之也。此无罪而王罚之也。”齐王无以应。

论皆若此,故国残身危,走而之榖,如卫。齐湣王,周室之孟侯也,太公之所老也。桓公尝以霸矣,管仲之辩名实审也。

猜你喜欢

  • 康斋文集

    十二卷。明吴与弼(1391-1469)撰。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崇仁(今属江西)人。永乐七年(1409)赴南京省亲,从学于杨溥。因获读朱熹所编的《伊洛渊源录》而立志学习理学,发愤读书。天顺元年(14

  • 中庸旧文考证

    一卷。清朱日佩(详见《大学旧文考证》)撰。是书大旨,与《大学旧文考证》同。大抵援据旧文,以及近儒钱大昕之说居多。有《考异》所未及举的,如“率性之谓道”,“率”即《说文》中“”字的省写。“索隐行怪”,“

  • 厌次琐谈

    一卷。明刘世伟(生卒年不详)撰。刘世伟,字宗周,阳信(今山东省阳信县)人。明嘉靖中官宁州同知。此书杂取古人说部而加以评论,其见识颇浅,甚至载有一些如宋江诱柴进为盗之事等俚俗附会之说。书末附有《谈后》二

  • 松桂堂全集

    三十七卷。《延露词》三卷。《南淮集》三卷。清彭孙遹(1631-1700)撰。彭孙遹,字骏林,号羡门生,又号金栗山人,浙江海盐人。顺治十六年(1659),官中书舍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召

  • 诗经叶韵辨

    一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是书原为《诗经稗疏》附录,大旨乃以《诗经》为例,揆之以六书之正义,力主明代陈第诗无叶韵之说。摘举纠订古音叶读之舛误,今韵通用之乖方,并列举十蔽,以明叶韵除而真诗自

  • 春秋日食星度表

    一卷。清张冕(详见《春秋至朔通考》)撰。该书对《春秋》中所见日食、星变加以考订,列表说明。有清嘉庆年间刻本(与《春秋至朔通考》、《春秋初年岁星行表》、《春秋日表》合刊)。

  • 畿辅丛书

    一百八十二种,一千三百六十八卷。清王灏编。王灏字文泉,号坦甫,直隶定州(今属河北省)人。咸丰年间举人。家藏书甚多,立志编辑畿辅先贤遗著,乃广搜博采从古至清著作,并清钱恂为之校定,请王树楠胡景桂负责刻刊

  • 尚书古字辨异

    一卷。清李调元辑。此书因日本山井所著的《七经孟子考》写本中,有《尚书古字考》一册,大都是从金石资料及隶、篆各书之有关《尚书》者中纂集、摘录出来的。李调元又从各种书籍采集古字,与日本本加以校雠,写成《尚

  • 会同县志

    十卷。清于煌、万卜爵修,杨缙铨纂。于煌,浙江归安人,举人,乾隆三十八年(1773)署知县。杨缙铨,教谕。旧志始修明万历间,康熙乾隆初二度复修。于煌莅任,时适值郡宪增修志乘,通行各属,采辑遗闻,邑人士踊

  • 六书浅说

    一卷。见《说文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