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诗集
一卷。附录《诗余》一卷。元张弘范(1238-1280)撰,一名《张淮阳集》。弘范,字仲畴。易州定兴(今属河北)人。官至蒙古汉年都元帅,累赠太师淮阳王。内载诗一百二十篇,词三十余篇。其诗皆五七言近体,虽颇沿南宋余脉,然大抵爽朗可诵。燕山王氏刻于敬义堂,庐陵邓光荐序。有明正德中周钺刊本,原题《淮阳张献武王诗集》;清顾氏芒海楼抄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一卷。附录《诗余》一卷。元张弘范(1238-1280)撰,一名《张淮阳集》。弘范,字仲畴。易州定兴(今属河北)人。官至蒙古汉年都元帅,累赠太师淮阳王。内载诗一百二十篇,词三十余篇。其诗皆五七言近体,虽颇沿南宋余脉,然大抵爽朗可诵。燕山王氏刻于敬义堂,庐陵邓光荐序。有明正德中周钺刊本,原题《淮阳张献武王诗集》;清顾氏芒海楼抄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一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1623-1713或1716),字名甡,字大可,一字齐手,号秋晴,学者又称西河先生。明季诸生。曾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流亡山谷,筑斗室,读书其中。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
四卷。明朱权(1378-1418)撰朱权是明太祖第十七子,初封于大宁,自号臞仙,世称宁献王。燕王起兵,他以兵相助,成祖即位,徙封南昌。永乐初年,削藩。遂筑精庐一处,读书鼓瑟其中,日与文士交游。博学多智
五卷。王晳(生卒不详)撰。王晳生平不详,自称为太原(今属山西)人,主要活动在宋真宗、宋仁宗两朝,官至翰林学士。除此书外,王氏还著有《春秋通》、《春秋异义》、《春秋明例隐括图》,皆佚。此书属通论性质。分
一卷。晋吕静撰,龙璋辑。《隋书·经籍志》著录《韵集》六卷,晋复安令吕静撰。是静曾官晋复安令矣。《魏书·江式传》云忱弟静别仿故左校令李登《声类》之法,作《韵集》五卷,使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是静为《字林》
三卷。清向德星撰。向德星字云路,溆浦人。此书前有乾隆十一年(1746)向德星的自序。大旨以朱子《本义》为主,附采《大全》、《蒙引》、《存疑》诸说。取初学易于循省,因此以“便览”为名。其卷首六十七图是向
一卷。梁元帝萧绎(508-554)编。萧绎字世诚,萧衍第七子。幼时盲一目,聪明好学,博览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在位三年,谥号孝元。萧绎著有《孝德传》三十卷,《忠臣传》三十卷,注《汉书》一百一十五卷
十卷。宋代佚名撰。为陈骙《南宋馆阁录》的续作。继原书之后补入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至度宗咸淳五年(1269)之事。亦仿原书列沿革、省舍、储藏、修纂、撰述、故实、官秩、廪禄、职掌九门。此书多与陈书
六卷。清臧寿恭(1788-1864)撰。寿恭字眉卿,初名曜,字伯辰,长兴(今浙江长兴)人。嘉庆丁卯(1807)举人。嗜好汉儒经学,喜欢《左氏春秋》。他认为其他各经的旧注,后人辑录已备,而《春秋》贾逵、
二十卷。清刘翰周纂修。刘翰周,河北丰润县人,举人出身,乾隆五十九年(1795)任寿光知县。《寿光县志》,创修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邑令刘有成,再修于雍正年间李方膺,三修于乾隆二十年邑令王椿。此志为
十六卷,清吴肃公撰。吴肃公,字雨若,号晴严,一号街南,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人。工于史,著有《读书论世》一书。此书主要详论从三皇五帝远古时期到明代的历史,对其政事之得失,人物之臧否,学术流派等进行了精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