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皇甫持正文集

皇甫持正文集

六卷。唐皇甫湜(约777-830)撰。皇甫湜,字持正,睦州新安(浙江淳安)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及第,官至工部郎中。性急好酒,恃才傲物,多次触犯同僚,遂自求分司东都,被东都留守裴度召为判官。著有《皇甫持正文集》。皇甫湜曾师从韩愈学习古文,文才敏捷,文章崛奇锋利,但过于险奥。其诗传世者只有三首。在(《答李生第一书》)文中:“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矣;词高则出于众,出于众则奇矣”。在“答李生”的三封书中表述出其创作见解。此集卷一为杂著,卷二为论序,卷三为制策,卷四为书,卷五为记,卷六为碑铭。共收文共三十八篇。后人对此集的研究、整理,首先,《唐志》作三卷。晁公武《读书志》作六卷,杂文三十八篇。《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九存其诗三首。《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五-六百八十七存其文三卷。《崇文总目》作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作三卷;《直斋书录解题》作六卷;《郡斋读书志》作六卷,题为《皇甫湜文》,并称仅“杂文三十八篇而已”。南宋蜀刻本六卷,《四部丛刊》据此影印。是现存最早的版本。明正德十五年(1520),皇甫录世业堂本六卷,现藏于北京图书馆。清光绪二年(1876)冯焌光辑《三唐人集》本六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另外,《四库全书》据鲍士恭家藏本收录,六卷。毛晋汲古阁本六卷。只有《述古堂书目》著录一种十卷本,是钺遵王从阁本抄录,卷次不同,但篇数未见增多。

猜你喜欢

  • 松筹堂集

    十二卷。明杨循吉(1458-1546)撰。杨循吉,字君谦,自号南峰山人。吴县(今属江苏)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授礼部主事。后因病乞归。著有《南峰乐府》、《攒眉集》、《苏州府纂修识异》等。循吉

  • 春秋本例

    二十卷。宋崔子方(详见《春秋经解》)撰。崔子方认为:孔子《春秋》一书,编年以为体,举时以为名,著日月以为例。而日月之例又其根本。此书乃以《春秋》日月时之例分隶于例、变例二类之中,共十六门。本来《公羊》

  • 东谷赘言

    二卷。明敖英(详见《慎言集训》条)撰。敖英在自序中说:“古者士大夫老而明农,日坐里门以训其乡之子弟。予往时奔走名途,窃有此志焉。及得请东归,已成勃窣翁矣。里门之役莫偿初志,乃闭关习静,以送残龄。门生故

  • 陈两湖集

    三十四卷。明陈昌积(约1551年前后在世)撰。陈昌积,字不详,号两湖,泰和(今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兼翰林院学士。陈昌积所写诗文,才调富有,驰骤自喜。著有《松

  • 易学象数论

    六卷。清黄宗羲(1610-1695)撰。宗羲字太冲,号黎洲,浙江余姚人。明御史黄尊素之子。康熙初年,荐修《明史》,以年老多病辞。此书自序云:《易》广大无所不备,从九流百家借鉴精义以推行其说,而《易》之

  • 博物志补

    二卷。明游潜(约1515年前后在世)撰。游潜字用之,丰城人,生卒年不详。历官云南宾川知州,著有《梦蕉存稿》四卷等。《博物志补》补张华之书,体例略如李石所续,但不如李石书,猥杂冗滥,无有异闻,又出李石书

  • 孔氏谈苑

    四卷。旧本题宋孔平仲(见《珩璜新论》)撰。此书所录多为当时琐事,但所载的人或事,多于史实不符之处,漏洞百出。所以关于此书的真伪颇有疑问。《宋史·艺文志》有孔平仲《稗说》一卷,《杂说一卷》,而无此书。赵

  • 儒林宗派

    十六卷。清万斯同(详见《庙制图考》)撰。本书记孔子以下迄于明末儒家各派授受源流,各以时代为序,其上无师承后无弟子者,则列入附录。所列仅及人名、字号、师承与弟子,间有籍贯,而无事迹。自朱熹《伊洛渊源录》

  • 卫辉府志

    五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德昌修,徐郎斋纂。德昌,满洲正白旗人,由内阁中书乾隆四十八年(1783)来任知府。徐郎斋,举人,其余情况不详。《卫辉府志》自从康熙三十四年续修后,百余年未续修。疆域扩大,统

  • 西村十记

    一卷。明史鉴著。史鉴,明成化间松陵人,别号西村。此编十记一卷,内容为:临平山、宝石山、参寥泉、鄂王墓、飞来峰、韬光、三天竺寺、风篁岭、灵石山、烟霞洞、石屋洞、虎跑泉、玉岑山、六通寺、南屏山、玉泉寺、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