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代成孺撰。此书与作者所著《国朝师儒论略》体例大致相同,只是《论略》仅论及清代儒家,而本书论及上至尧舜、周文王、武王等。全书宗旨仍是调合朱陆二派学说的,调停之主要观点为:“立教”当以程朱学派为宗
一卷。清王咏霓撰。王咏霓字子裳,浙江黄岩人,举人,官至江西知府。本书大旨,以《书序》非孔子作,孔壁所出的十六篇古文之名,也不可信。于是王咏霓就杂引诸经传注、疏、史志以及各家之论,以证其异,异就是伪。本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书中有引明薛瑄、蔡清、吴与弼事,由此断定此书作者为明中叶以后之人。书首有自题,称“偶有会心,即述诸楮,不伦不次,或佛或儒。”从此书所录各条来看,大致属格言一类。其中间或也有解析字义
二卷。《补遗》一卷。宋周邦彦(1056-1121)撰。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丰初为太学生,因献《汴都赋》,被神宗赏识,召为太乐正。哲宗时为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徽宗朝仕至徽
十二卷。清郑献甫(1801-1872)撰。郑献甫,经学家,原名存纻,字献甫,别字小谷。为了避文宗讳,以字广行。广西象州(今广西象州)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晚年主讲榕城书院。著有
十四卷。清茅星来撰。其生卒年不详。茅星来字岂宿,乌程人。康熙间诸生。朱熹《近思录》,宋以来注释颇多,善本甚少,唯叶采《集解》至今盛行。余下注本,有的粗率肤浅,有的解所不必解,而稍费拟议者则避而不注,有
①二卷,清王复宗纂修。王复宗,字元一,贵州安顺府普安州人,康熙八年(1669)举人,九年(1670)进士,二十一年(1682)任天柱知县。《天柱县志》康熙二十二年(1683)刻本。全书上下两卷,上卷分
一卷。德国康发达撰。康发达,一说为英国人。1865年进入清政府海关,后在许多口岸任税务司。他在考察中国、日本蚕务后,写出《蚕务说略》一书。在《蚕务说略》中他分析了中国蚕业衰落的现实,提出对策,他又谈及
十二卷,清徐文靖撰。文靖曾著《禹贡会笺》。是书作于孙之騄考订竹书以后,亦因伪沈约注为之引证推阐,首仿司马复补《史记》例,作伏羲神农纪年,题曰前编,而自为之注。多据毛渐伪三坟,殊失考正。次为杂述,述竹书
二卷。清捧花生撰。捧花生,金陵(今南京市)人。原名车持谦,字秋龄,号子尊,别号捧花生。鼎贵的曾孙,博洽稽古,擅长史学。其所作《秦淮画舫录》。文称《金陵词钞》,载侯青甫、欧阳岳庵题词。此录共2卷,上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