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红薇翠竹词

红薇翠竹词

一卷。《仲轩词》一卷。清焦循(1763-1820)撰。焦循字理堂,一字里堂,晚号里堂老人。江都甘泉(今江苏扬州)人。嘉庆六年(1801)举人,应礼部试不第,即奉母家居,仕进之心日淡,从此潜心学术,筑雕菰楼。阮元督学山东、浙江时,曾入其幕为宾客,与李尚云、凌廷堪并称为“谈天三友”。焦循经学造诣颇深。对所有儒家经典,几乎都有研究,尤精于《易》,曾作《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总称《雕菰楼易学》。晚年又完成《孟子正义》三十卷。焦循认为治学不应强分汉宋,尤不可立考据之名。学宜随时而进,不宜泥古,所以他治学多能提出独到见解,很为学术界所重视。焦循还精通音韵、训诂、地理、医学、天文、历算等,以其博学多识,被阮元称为“通儒”。他对文学中的诗词、古文、时文、戏曲等都有自己的看法,对文学理论颇有贡献。亦工于诗。其诗往往有感而发,能积极表现现实。风格质朴,明白如话,简炼晓畅。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称:“里堂诗质而有味,一洗俗物,亦无轻生肤廓之习。”在经学家诗中,可谓别具一格。他也能文,工词。其文章论辩说理,清晰透彻,气势充沛。著作有《尚书补疏》、《毛诗补疏》、《论语补疏》、《雕菰楼集》二十四卷(共诗五卷、文十九卷)、《佚文》一卷、《红微翠竹词》一卷、《仲轩词》一卷、《雕菰楼词话》一卷、《剧说》、《花部农谭》等。红薇翠竹及仲轩,皆其半九书塾之亭轩。名曰仲轩者,取仲长统《乐志论》之旨。其词多滞而不活,质而不空。而红薇翠竹词,每首之后,往往详细注释。其述友朋事迹,尚可参考。至于字面典故,一注之,则殊不雅正。词本以措意运笔为难,不以用典与否而定其美恶。循以为详言出处,可以显其无一字无来源,而不知其于词有损而无益。据其所撰《里堂家训》卷下云:“古文之有四六,犹诗之有词也。词与四六之于诗古文,辟如婢妾之于夫人。有夫人不始有婢妾,而竟以婢作夫人不可也。”须知文体不同,各有本质,厚彼薄此,则昧于文学之变迁。观其所言,实未能深知词旨。循经学湛深,自有其传世之业,不必以词论之。有《传砚斋丛书》本。

猜你喜欢

  • 鼎湖山志

    八卷,清释成鹫撰。成鹫,广东肇庆府高要县鼎湖山庆云寺住持。高要县山水,以端溪七星崖为最著名,鼎湖山则鲜有知者。鼎湖山,又名顶湖山,天湖山,云顶山。高千余仞。周百里。山顶有湖,四时不竭。天将雨,湖先出云

  • 陵县乡土志

    一卷。清钱应显修,邢宝英纂。钱应显,嘉平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陵县知县。邢宝英,邑人,师范毕业生。钱应显掌陵县后,学部颁行通饬撰乡土志,为了备初级教科之用。乃聘邢宝英主其事,光绪三十三年(19

  • 古本大学集说

    ① 三卷。清王訢撰。訢字澹游,安徽涂阳人。是书前有王祁序及訢自序,及例言。大旨以王阳明《大学古本》为主,兼旁采讲古本诸家,采摘汇荟以成此书。故首列《大学古本》原序,次列阳明所定《大学古本》全文,又次摘

  • 友柏堂遗诗选

    二卷。清冯协一(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冯协一字躬暨,山东益都人,生卒年均不详。大学士冯溥第三子,以溥荫官至台湾府知府。协一工诗,死后其子冯厚检收遗稿,求正于姻亲赵执信,赵执信托眼睛有病,命门人常熟

  • 说唐薛家府传

    见《说唐演义后传》。

  • 通鉴博论

    三卷,明宁王朱权(1378-1448)撰。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于洪武二十四年(1331年)封于大宁,后来又改封到南昌。朱权年轻时颇为骄恣,到晚年深自韬晦,对释老之学尤为精通,在戏曲、历史方面

  • 春秋左传句解

    ① 三十五卷。宋朱申(详见《周礼句解》)撰。该书朱彝尊《经义考》卷一九一著录作《春秋左传节解》、《春秋左传详节》,今存明刻本又作《春秋左传详节句解》、《音点春秋左传详节句解》。该书只解释《左传》,而不

  • 天问阁集

    三卷。明李长祥(1612-1679)撰。长祥,字子发,号研斋,晚号石井道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人。崇祯年间进士,福王时授御史,著有《杜诗新编》、《天问阁集》等。该书主要内容是旧闻轶事,多为疏证史案。

  • 洪文惠年谱

    一卷。清钱大昕(见《廿二史考异》)撰。该谱记宋代洪适事迹。适字景伯,饶州鄱阳人,皓之子,卒谥文惠。以词科起家,累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为一时名臣,卒谥文惠,著有《盘洲文集》等书。此谱端末颇具,

  • 正名

    八曰:名正则治,名丧则乱。使名丧者,淫说也。说淫则可不可而然不然,是不是而非不非。故君子之说也,足以言贤者之实、不肖者之充而已矣,足以喻治之所悖、乱之所由起而已矣,足以知物之情、人之所获以生而已矣。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