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垂棘编三集
十卷。《四集》。九卷。清范鄗鼎(详见《理学备考》)编。明末范鼎父尝选山西之文二十卷,名曰《晋国垂棘》。后范鄗鼎又选其乡附近人之文,依例汇辑成帙,为《续垂棘编》。前后共四集。而此仅三至四两集,不是全本。三集所收五十二人;四集所收四十七人。然前后有互见之文,可能是随选随刊,故体例不甚备。《四库全书》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十卷。《四集》。九卷。清范鄗鼎(详见《理学备考》)编。明末范鼎父尝选山西之文二十卷,名曰《晋国垂棘》。后范鄗鼎又选其乡附近人之文,依例汇辑成帙,为《续垂棘编》。前后共四集。而此仅三至四两集,不是全本。三集所收五十二人;四集所收四十七人。然前后有互见之文,可能是随选随刊,故体例不甚备。《四库全书》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二卷。周起元撰。周起元(?-1626),明福建海澄(今龙海)人。字仲先,号绵贞。万历辛丑(1601)进士。历知浮梁、南昌、旋任御史,上疏力斥诋毁东林言论之谬,忌者甚多。巡按陕西,以东林故,谪为广西参议
一卷。三国吴陈融(生卒年不详)撰。陈融,陈国人,官豫章太守。《隋书·经籍志》称《陈子要言》十四卷,已亡佚。仅《太平御览》中存有《陈子要言》两节,清马国翰辑此两节附考,定为一卷。并将其收入《玉函山房辑佚
① 又作《宋景文公笔记》、《宋景文笔记》。三卷。北宋宋祁(998-1061)撰。宋祁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后徙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进士。历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同知礼仪院、尚书工部员外郎
十六卷。清张希京修,欧樾华、冯翼之纂。张希京,江西南丰人,举人,曲江知县,同治八年(1869)任,十三年(1874)复任。县志始于宋代苏思恭创修,而后至康熙间,先后四度复修。同治间知府额尔哲议修府志,
十四卷。明吴中行(约1585年前后在世)撰。吴中行,字子道,号复庵,江苏武进人。生卒不详。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官编修时,与赵用贤等论张居正,廷杖削籍。后屡起屡废,卒不大显,终于侍讲学士,掌南京
二卷。此书为满语、蒙古语、汉语三种文字《三字经》对照本。满语在先,其次为蒙古语,最后是汉语。原汉本为宋王应麟撰,王相注释,雍正末,满州教习陶格译成满文;此书蒙古本为英俊所译成。有道光年间坊刻本。
十卷。明顾应祥(生卒年不详)撰。顾应祥字箬溪,吴兴人。明嘉靖间巡抚云南,迁刑部尚书。嘉靖二十九年(1550)著《测圆海镜分类释术》十卷,有自序并题:“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吴兴顾应祥释术。”另著有《弧矢算
一卷。清宋翔凤(详见《论语郑注》)撰。是书列表以明《论语》传授之源流,首分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三目,传古传齐传鲁者,分列各目,张禹习鲁兼齐,总括齐鲁二目,郑玄兼取三家之长,郑沖、何晏混合三家,徐遵明
① 七卷。元贡性之撰。性之字友初,或作有初。宣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不详。元季曾为闽省理官。明洪武初,征召不起。避居山阴(今浙江绍兴),更名悦。躬耕自给终其身。集中题画马诗云:“记得曾陪仙仗立,五云
一卷。清褚峻摹图,牛运震(1706-1758)补说。褚峻(约1658-1728),字千峰,合阳(今属陕西省)人。峻工于刻字,以贩卖碑刻为业。经常自带干粮,走入深山穷谷、败墟废址中,搜求金石文字。凡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