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贞观公私画史

贞观公私画史

一卷。又称《贞观公私画录》,亦简称《公私画录》。唐裴孝源撰。裴孝源,其生卒年及里贯不详,生活在贞观显庆年间,曾官至中书舍人、吏部员外郎。按《新唐书·艺文志》记载,裴孝源有《画品录》一卷,现已传佚;据张彦远之《历代名画记》也以引裴孝源画录最多,却都不是此书,故裴孝源可能有另一本记载贞观显庆年间画家品第书籍。裴孝源在《贞观公私画史》序中阐述了此书之成因及目的,当时大唐汉王元昌颇好画道,且“天植其材,心专物表,含运覃思,六法俱全,随物成形,万类无失”,每当闲暇、饮宴之时,经常与好画之群臣“商榷精奥”,其中又尤其对裴孝源推重,便命裴孝源对魏晋以来的前贤遗迹加以整理,并且品评其水平高下,列出先后顺序。该书所收画幅“起于高贵乡公,终于大唐贞观十三年秘府及佛寺并私家所蓄,共二百九十八卷,屋壁四十七所,目为《贞观公私画史》”。可见,是编旨在著录贞观以前古画名目,兼评其品格高下。而实际上,其收录始于南朝宋之陆探微,所列亦皆隋代收藏之官本,非为“秘府”、“佛寺”及“私家”所蓄,壁画亦仅止于隋朝。《画史》实际上所收录的卷(幅)数目亦与序中之“二百九十八卷”不相吻合,书中实际只有二百八十九卷。而且其中亦有乖误,如“右十二卷并摹写本非陆(探微)真迹”,可其右所列仅为十一卷,殆因年代久远,传抄有误。《贞观公私画史》体例清晰,先列画名,后列作者,按其品格高下序次,并按南朝梁官库藏画目录即《太清目》一一检收。《太清目》今已不存,故考隋前之古画名目,皆以此为本。《贞观公私画史》亦为赏鉴家之祖本,是我国绘画史上重要史书。该书有明《王氏画苑》本、《唐宋丛书》本、《续百川学海》本、《说郛》本、《四库全书》本及《美术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

    一卷。清莫友芝(1811-1871)撰。友芝字子偲,号郘亭,晚号眲叟,贵州独山人。道光辛卯(1831年)举人,曾客曾国藩幕。通小学,精版本目录之学,为晚清宋诗派作家。著作尚有《韵学源流》、《郘亭诗钞》

  • 东游纪略

    二卷。清张体乾撰。张体乾,字确斋,浮山(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官至刑部郎中。本书为张体乾家居时,从山西、河南至山东泰山游览记行之作,逐日记载,其中于古迹颇有考订。途中所作诗二百余首,亦附于逐日记载

  • 赵注孙子

    见《孙子书校解引类》。

  • 论语梁氏注释

    晋梁觊撰。清马国翰编辑。觊天水人(今甘肃天水)。国子博士。《隋书·经籍志》载晋国子博士梁觊注《论语》十卷。现亡佚。《经典释文》、唐志并同。皇疏引作梁冀,因冀觊音同。马国翰为别于汉跋扈将军梁冀,仍依隋唐

  • 乐府指迷

    一卷。宋张炎(1248-约1320)撰。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原西秦(今甘肃榆中北)人,家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张枢之子。张炎幼承家学,宋亡后,潜迹不仕。纵游浙东西,落拓以终。平生工为长短

  • 论学

    二卷。清代李塨《1657-1733)撰。此书摘录作者与朋友之间答问辨论的内容,来进一步阐发自己“为学”的宗旨,并补充作者所撰《大学辨业》、《圣经学规纂》所“意未尽”的内容。其宗旨仍是“大学”之道,“明

  • 侍讲日记

    见《吕氏杂记》

  • 扶桑阁诗集

    十四卷。明朱尔迈(1632-1693)撰。尔迈,字人远,号日观,浙江海宁人。隐居于海宁龙山,后入都,馆合肥邸第,以疾南还。此编为刘钟甫校刊,卷各为集。尔迈好游玩,擅长作诗,与名人唱和归后必有诗成帙。在

  • 新续高僧传四集

    六十五卷。民国喻谦(?——1932)。喻谦,湖南衡阳人,为清末学者王闿运弟子。民国八年(1919),应北凉法源寺方丈道阶聘编此书。历时五年撰成《新续高僧传四集》一书。该书内容始自宋初,终于清末,为佛教

  • 说文引经异同

    二十六卷,附录二卷。清沈家本(1840-1913)撰。《说文引经异同》二十六卷,系考证《说文》引经的著作。它把清代吴玉搢《说文引经考》、陈瑑《说文引经考证》、承培元《说文引经证例》和段玉裁、严可均、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