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转注古音略 奇字韵

转注古音略 奇字韵

共十卷,各五卷。《转注古音略》另附《古音后语》一卷。明杨慎撰。《转注古音略》卷首有嘉靖壬辰(1532年)春二月吴兴顾应祥序及杨慎《答李仁夫论转注书》。杨氏不赞成宋人叶韵,认为宋人叶韵是无标准的,是乱来的。而《毛诗》、《楚辞》之协韵是有标准的,是从转注而来的。叶韵之说始于沈重《毛诗音义》(见《经典释文》),后颜师古注《汉书》、李善注《文选》并袭用之,后人之称叶韵自此而误,然与六书之转注渺不相涉。慎书仍用叶韵之说,而移易其名于转注也。杨氏云:转注,六书之变也。自沈约之韵一出,作诗者据以为定,若法家之玉条金科,而古学遂失传矣。故凡见于经传子集与今韵殊者,悉谓之古音。转注也,古音也,一也,非有二也。杨氏云私心窃病才老之书多杂宋人之作,而于经典注疏、子史杂家尚多遗逸。是书于才老所取已备者不复载。间有复者,或因其谬音误解改而正之、单闻孤证补而广之,故非剿说雷同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即就慎书论之,所注转音亦多舛误。……如蒸韵之‘朋’字,慎引《逸诗》:‘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谓当转入一东。不知‘弓’古音肱,有《小戎》、《采绿》、《閟宫》及《楚辞·九歌》诸条可证,则‘弓’当从‘朋’转,‘朋’不当读为‘蓬’也。如此之类,皆昧于古音之本。以其引证颇博,亦有足供考证者,故顾炎武作《唐韵正》犹有取焉。”所附《古音后语》一卷,乃他人记录杨氏有关六书及古音的议论,并抄录他人论字书音韵的一篇札记。《奇字韵》亦杨慎所撰。按一东二冬三江四支顺序,搜辑奇字,注其音释其义,并引群书为证。《转注古音略》有明嘉靖李元阳刊本、《函海》本等。《奇字韵》亦有《函海》本。《丛书集成》初编据《函海》本影印,并把《转注古音略》与《奇字谱》汇为一册。

猜你喜欢

  • 雨航杂录

    二卷。明冯时可(生卒年不详)撰。时可字敏卿,号元成,华亭(今上海市)人。隆庆进士,官至按察使。撰有《众妙仙方》、《上池杂说》、《雨航杂录》等。此书分上、下二卷,上卷多论学、论文,下卷多记物产,而间涉杂

  • 说颐

    八卷。明余懋学(生卒年不详)撰。余懋学字行之,婺源(属江西省)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力历初擢为给事中,忤张居正,斥为民。后累迁南京户部右侍郎。懋学素以直节著称,其所撰《十蠹》一疏,尤为时所重,

  • 肃雍集

    一卷。元郑允端(1327-1356)撰。允端字正淑。平江(今江苏苏州)人。宋丞相清之五世孙女。元末张士诚居平江,允端家破,贫病悒悒而卒。此集为同郡施伯仁辑其遗稿而成。钱塘钱帷善,青城社寅为作前后序。明

  • 松筠小草

    七卷。《盆山阁词钞》一卷。清侯承恩撰。侯承恩,生卒年不详,字孝仪,号思谷,江苏嘉定人,侯旭之女。清代诗人,对诗词方面很有研究,并善长琴棋。《松筠小草》有康熙十一年(1722)刻本,书前有张钟岳、张诗、

  • 浦城遗书

    十八种,一百十七卷。又名《浦城宋元明儒遗书》。清祝昌泰编。祝昌泰,浦城(今属福建省)人,官直隶知府。是书收浦城先达著述,包括自他邑迁来浦城及曾住浦城后迁往他地者之著作。十八种中,宋人著作十五种,元人著

  • ■书堂笔记

    二卷。清代郝懿行(1757-1825)撰。郝懿行字恂九,号兰皋,栖霞(今山东东部)人。嘉庆进士,官至户部主事。潜心著述,精于名物训诂之学,著有《易说》、《书说》、《春秋说略》、《山海经笺疏》、《竹书纪

  • 类书残卷

    此卷首尾均已残缺。无著撰人姓名。所存只一百九十五行。残卷起首就是韩信报答漂母的事,似乎应为报恩篇。之后是廉俭篇。接着是孝友篇。所引古书如《史记》、《汉书》等。皆不依照原文、对其中的事实也多加修饰。所引

  • 易学启蒙小传

    一卷。附《古经传》一卷。宋税与权撰。与权字巽甫,巴郡(今属四川)人。据《宋元学案》卷八十《鹤山学案》,知其受业鹤山(魏了翁)之门,精于经学,尝述鹤山讲《周礼》语为二卷,曰《周礼折衷》。与权《自序》谓朱

  • 列朝诗集

    八十一卷。清钱谦益(1586-1664)编。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后自称牧翁、蒙叟、绛云老人等。常熟(今江苏常熟市)人。钱谦益于天启初年就有志于仿效元好问编《中州集》的做法。一度着手编次明代的《列朝

  • 古文龙虎经注疏

    三卷。南宋王道(生卒年不详)撰。王道,武士,自题“保义郎差充恩平郡王府指挥使”(见此书原序)。据此书原序,王道称自己志学之年,喜闻道家内丹外丹之学,曾依丹方炼外丹未成,后遇真师指点而悟出修丹之理法,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