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道古堂全集

道古堂全集

文集四十八卷。诗集二十六卷。清杭世骏(1696-1773)撰。世骏,字大宗,号堇浦,晚年自号秦亭老民。仁和(今杭州)人。清学者,雍正元年(1723)举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科,授编修。因主张“朝廷用人,宜泯满汉之见”,罢归。晚年主讲粤东、扬州书院。学识渊博,长于史学及小学。曾受命校勘《十三经》、《二十四史》。著有《诸史然疑》、《江志补注》、《续方言》等。是全集分文集、诗集、集外文、集外诗。另有轶事。文集内容:卷一至卷二,御试赋等六篇;卷三,颂三篇;卷四至卷十七,序一百六十六篇;卷十八至卷十九,记二十三篇;卷二十至二十一,书十七篇;卷二十二,论十一篇;卷二十三,议、解八篇;卷二十四,说、表、解等九篇;卷二十五,考、铭、箴等二十篇;卷二十六至卷二十七,跋三十六篇;卷二十八,文后、题解等十七篇;卷二十九至卷三十六,傅三十一篇;卷三十七,事、议、祭等八篇;卷三十八,行状六篇;卷三十九,碑铭五篇;卷四十至卷四十四,墓志铭三十三篇;卷四十五,墓表九篇;卷四十六,墓志铭、墓表九篇;卷四十七,墓碣、厝志九篇;卷四十八,圹铭、墓砖、塔铭九篇。诗集为古今体诗集,其内容:卷一至卷二,《橙花馆集》;卷三,《过春集》;卷四,《补史亭剩稿》;卷五,《闽行杂录》;卷六,《赴召集》;卷七至卷十,《翰苑集》;卷十一至十二,《归耕集》;卷十三,《寄巢集》;卷十四,《修川集》,卷十五,《桔堂集》;卷十六至卷二十,《岭南集》;卷二十一,《间居集》;卷二十二至卷二十四,《韩江集》;卷二十五至卷二十六,《送老集》。集外文,内容:赋、考、记、序等十八篇;集外诗内容:《梅花百咏》、《兰溪城下宿汪启叔寓馆》等一百二十六首。轶事内容:《高大父鱼亭公》、《王述庵先生》等二十二则。是书传世者有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四十一年(1776)两次刻诗集二十六卷本,光绪十四年(1888)汪氏振绮堂重刻本(为足本),民国扫叶山房石印文集四十六卷、诗集二十六卷本。

猜你喜欢

  • 远志斋词衷

    一卷。清邹祗谟(约1666年前后在世)撰。邹祗谟字许士,号程村,江苏武进人。顺治进士。此书杂论词之体格及古今词家之得失,多录杨用修、胡元瑞、沈天羽、俞少卿、王阮亭诸家之言,并无发明之处。书的前半部分主

  • 痘证理辨

    一卷,附方一卷。明汪机(生平事迹详见《针灸问对》)撰。此书成于嘉靖元年(1522)。为汪氏感于痘疹流行,害人甚众,于是遍查诸书,欲以救人而著。书中先列诸家治痘方法,后引浙中魏直所著之书《博爱心鉴》中有

  • 罗溪镇志

    八卷。清王树惇修,潘履祥纂。王树惇,字筠庄,河南鹿邑人,举人,清光绪五年知宝山县事。潘履祥,字春生,晚号耐叟,江苏宝山县人,同治元年(1862)举人。《潜研堂集》中,收有《罗店序》文一篇,为里人范翼王

  • 礼记卢氏注

    一卷。汉卢植撰,清马国翰辑。此书中如《檀弓》子游趋而就客位注,应当附属后文夫入门右下,《月令》止狱讼注,乃趣刑狱毋留有罪注。《文王世子》小乐正学于大胥赞之注、胥鼓南注,应当并入《王制》。《玉藻》于大夫

  • 朱注发明

    十九卷。清王掞撰。王掞号颛庵,江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太常王时敏之子,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是书无序,有钱之骏所作凡例,依次为《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以为统系次第应如此。王掞笃信朱子,就

  • 东涯集

    十七卷。明翁万达(1498-1552)撰。翁万达字仁夫,号东涯。广东揭阳人。明嘉靖进士,授户部主事,迁郎中,出任梧州知府,有政绩。擢广西副使,惩办不法土官有功,后历任四川按察使,陕西左右布政使、巡抚。

  • 李卫公通纂

    四卷。明王承裕(1465-1538)撰。王承裕字天宇,号平川山人,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七岁即能诗,少著《太极动静图说》。弘治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嘉靖六年(1527)累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帝手书“

  • 易象管窥

    十五卷。明黄正宪撰。正宪字懋容,号广寓居士,浙江嘉兴人。其兄黄洪宪,两人都喜欢谈《易》。洪宪有《周易集说》三卷,今未见传本。正宪此书用王弼之本,所注专主于义理。为说以程颐《易传》、朱熹《本义》为宗,用

  • 尚书读记

    一卷。清阎循观撰。阎循观字怀庭,山东昌乐人,乾隆丙戌(1766年)进士,官吏部考功主事。此书为阎循规死后,其好友韩梦周所刊,书前有韩梦周序。此书仍为因袭梅鷟、阎若璩,攻击伪《古文尚书》。如认为《泰誓》

  • 钟鼎篆韵

    七卷。元杨銁(生平不详)撰。杨銁字信文,临江(今江西清江)人。是书系夏商周彝器文字之汇编,依《唐韵》编辑而成。共采金石器物三百零八件,凡四千一百六十五字,计上平九百五十七字,下平六百八十二字,上声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