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郑氏古文尚书

郑氏古文尚书

十一卷。汉郑玄(127-200年)注,宋王应麟(1223-1296年)辑,清李调元(1734-1802年)补正。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省)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大师。世称“后郑”,以别于郑兴、郑众父子。郑玄初入太学学今文《易》和公羊学,后又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春秋左氏传》等,最后从马融习古文经。郑玄一生著述颇丰,他说经往往以古文经说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为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号称郑学。今《十三经注疏》中之《毛诗》、“三礼”注皆取郑注。郑玄另注有《周易》、《论语》、《尚书》和纬书;又撰有《发墨守》、《箴膏盲》、《起废疾》等以反驳何休;他还有《六艺论》、《驳五经异义》等,均佚。其所注之《古文尚书》,宋王应麟有辑本,称《郑氏古文尚书》,清李调元又为之补正。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先世居浚仪(今河南省开封市),后迁居庆元(路治今浙江省宁波市),南宋学者,淳璠进士,官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王氏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等都很有研究。他熟悉历代掌故、制度,长于考证,撰有《困学纪闻》、《玉海》、《诗考》、《诗地理考》、《汉书艺文志考证》、《玉堂类稿》、《澡宁集》等多种著作。李调元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童山蠢翁,罗江(今四川省德阳县)人,清代戏曲理论家、文学家,乾隆进士,曾任广东学政,著有《雨村曲话》、《雨村剧话》、《童山全集》,辑有《全五代诗》、民歌集《粤风》等。郑玄所注《尚书》,《中经簿》以及《隋志》并作九卷。《北史·儒林传序》称,南北章句,好尚互有不同,江左《尚书》则孔安国,河洛《尚书》则郑康成。而《隋志》又称,至隋则孔、郑并行,而郑氏甚微。《新唐书》与《旧唐书》所录书目,犹存郑注《尚书》,《宋志》始无,可知郑氏注本当佚于北宋时期。南宋时期,王应麟辑录了已经散佚的郑注《尚书》,但王氏辑本颇多遗漏,而且其中有不少舛错。清李调元《补正》本皆为之一一订正,并整理为十一卷。本书卷首有李调元自序,卷一至三为《虞书》、《夏书》,卷四《商书》,卷五至十《周书》,卷十一为《书序》。李调元补正之后,影响渐大,其后山东孔广林就根据本书,另取经疏史注及《水经注》诸书,重新整理为十卷,名为《尚书郑注》。王鸣盛、孙星衍等人为《尚书》所作之注本,皆依据本书。本书有函海本刊行于世。

猜你喜欢

  • 古微堂外集

    八卷。清魏源(1794-1857)撰。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十五岁中秀才,二十岁举明经。次年随父入京,师从胡墨庄、刘蓬禄诸先生,有志于经世致用之学。道光二年(1822)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

  • 咸斋文抄

    七卷。清查旭(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查旭字咸斋。浙江海宁市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副榜贡生。本集有书一卷,序二卷,祭文一卷,论一卷,传一卷,杂著一卷。查旭有孝行,曾于兵乱中崎岖万里寻父遗柩,为

  • 我师录

    一卷。清代成孺撰。此书与作者所著《国朝师儒论略》体例大致相同,只是《论略》仅论及清代儒家,而本书论及上至尧舜、周文王、武王等。全书宗旨仍是调合朱陆二派学说的,调停之主要观点为:“立教”当以程朱学派为宗

  • 古文尚书条辨

    五卷。清梁上国撰。梁上国字九山,福建长乐人。此书第一条至第一百一十九条都是辨正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的。而眉端的考订之语,则不知出于何人之手,其考订颇多精审之处,如第一条:“十六篇之说既有刘歆、班固

  • 三朝宸帖

    二卷。明董其昌生平见《红绶轩帖》书。此帖为明柏乡(今属河南省)吕兆熊官任凤阳巡抚时,由于其祖父、父亲及妻室等三代受到朝廷诰封,而请求董其昌作此书。该书计有诗文十六首,共二卷,且有董氏自题成书原因。与董

  • 仪礼汉读考

    一卷。清段玉裁(详见《毛诗故训传》)撰。本书摘取经文和注作为纲,对其进行疏通证明,可惜的是只写成一卷,即第一篇《士冠礼》,其余十六篇未完成。书后有嘉庆甲戌自识,以待后人能继续完成它。其推论依据家法,为

  • 沁源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韩瑛纂修,王廷抡续纂修。韩瑛字修五,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县)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四十七年(1708)任沁源县知县。王廷抡字简在,四川巴县人,康熙四十一(1702)举人,钦

  • 御制诗

    《初集》四十八卷。《二集》一百卷。《三集》一百十二卷。《四集》一百十二卷。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撰。其生平详见(《御制文初集》(辞目)。弘历所著之诗甚富,号称一生写有十万余首诗。其

  • 针余集

    一卷。清邵匹兰(1834-1860)撰。邵匹兰,广东楠溪人,王德馨之妻,在世26年。此书刊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附于其夫王德馨撰《仲兰雪蕉斋诗钞》之后,有其子王而玉、王廷玉作志,共收诗三十二首。

  • 遁甲演义

    二卷。明程道生撰。程道生生卒年不详。字可生,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世人言“遁甲”皆以为祖于《洛书》,但《河图》以图名,当有奇偶之象,《洛书》以书名,当有文字之形。故班固以为六十五字(见《汉书·五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