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风筝误

风筝误

清李渔撰。其生平见《闲情偶寄》条。此传奇是一出以风筝为姻缘的喜剧。韩生为其友人戚生画风筝,并在风筝上题偶感一诗。此风筝落入原西川招讨使詹武承小妾柳氏院中,柳氏让其才女淑娟和诗于后。韩生得风筝后猜想和诗者必为詹家貌美多才的淑娟所和,甚喜,又再做风筝再题诗于上,再断落入詹家。谁知此次风筝落到詹家另一妾梅氏院中,为梅氏貌丑才劣之女爱娟所得,爱娟获之欲与风筝主人私通,乳母为之设计,让二人夜间密会。韩生以为是才女淑娟,喜而赴约,暗中密会,再求其和诗,丑女爱娟不能和,适乳母持烛来,照见其貌甚丑,举止亦粗俗,韩生惊而逃归。韩生后入京应试中状元,戚生父亲为詹之好友,詹复官征边时托戚为二女完成婚事。戚生父以戚生为丑女爱娟之婿,结婚之夜,爱娟以为戚生为原密约会之韩生,今见戚生比韩生老,问故戚生,泄漏曾与人私通事,戚生请问其母,梅氏为女谢罪,并许蓄妾条件,才俱完婚。爱娟为买戚生欢心,见戚生为其妹淑娟动心,就欲为戚生穿和,让淑娟来其家观牡丹,后故意离开,戚生自隐处跳出欲调戏淑娟,淑娟以剑护身,终免毒手。韩生中状元后入詹府。詹武承知其为来结婚,欲以次女淑娟相许。韩生以为是丑女爱娟,固辞不答应。后韩生因恩人戚生父规劝,才答应结婚。婚夜,淑娟含羞掩面,韩生未识其面,以为是丑女,就不与其同房,淑娟告之于母,柳氏责问韩生,韩生说出原由,柳氏知其误认,让淑娟与其相见,韩生惊其美,欢喜合婚,后一家团聚时,真相大白。柳氏责梅氏不慎,梅氏谢罪。柳氏为其保密,待詹承武主人归家后,一家团圆。此剧结构严密,关目布置甚工,宾白吞吐之得宜,技巧上甚有可称道处。日本青木正儿评此剧“类似儿戏”,“趣味低级”,“以争男为写固可,然往往坦然出露骨之秽亵语,有损雅意也。”“以喜剧而言,则滑稽趣味不足,以风情剧而言,情味缺乏,此不过为一种滑稽搅乱之风情剧,遂堕恶趣。”此一评价失之过苛,此剧虽乏深意,但仍不失为情趣较佳之喜剧。作者运用巧合、误会手法结撰喜剧情节的技巧达于极致,为我国优秀古典喜剧之一。有清初刊本。

猜你喜欢

  • 读尚书日记

    一卷。清余宏淦撰。余宏淦为江苏昆山人,诸生。此书稽考古义,颇有所获,偶尔还考订江声、孙星衍、王鸣盛、段玉裁、王引之、朱彬、冯登府等人的一些错误。比如“敬授人时”的“人”字,余宏淦认为不一定是卫包所改;

  • 虑得集

    四卷,《附录》二卷。元末明初华悰韡(生卒年不详)撰。华悰韡字公恺,自号贞固处士,无锡(今属江苏)人。入明以后,不仕而终。为贻训子孙,取经史百家有关家教、礼学论述及自己心得,撰成此书,取千虑一得之义,定

  • 长治县志

    ①八卷。清于公胤、姜宣纂修。于公胤字星沙,湖南善化县(今长沙)人。副贡生,顺治十八年(1661)任长治县知县,后升刑部主事。姜宣字西岩,湖北武昌县(今属武汉)人,进士出身,康熙八年(1669)任长治知

  • 封氏闻见记

    十卷。唐封演(生卒年不详)撰。关于封演的身世,史书记载不详。从本书记载资料得知,封演为唐中宗时大乐丞封希颜的侄子,少居淮海。天宝中太学生,天宝末进士及第。代宗大历间曾为昭义节度使薛嵩的幕僚,后归田承嗣

  • 人境庐诗草

    十一卷。《卷末》一卷。清黄遵宪(1848-1905)撰。遵宪字公度,另号人境庐主人,东海公等。嘉应(今广东梅州)人。其父黄鸿藻为咸丰六年(1856)举人,官累户部主事,广西思恩知府。黄遵宪同治六年(1

  • 易纂言

    十二卷。元吴澄(1249-1333)撰。吴澄字幼清,号草庐,崇仁(今属江西抚州)人。宋咸淳末举进士不第。至元中,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求贤江南,起澄至京师。至大元年(1308年),召为国子监丞,升司业。英宗

  • 校注妇人良方

    见《妇人大全良方》。

  • 屈骚指掌

    四卷。清胡文英(生卒年不详)撰。胡文英,字质余,号绳崖,武进(今江苏武进县)人。乾隆三十年(1765)贡生,官直隶高阳县知县。有《吴下方言考》,所著《屈骚指掌》为胡氏多年研究屈赋的专著。卷首有:王鸣盛

  • 说文逸字

    二卷。清郑珍撰。参见《说文新附考》。这是专门搜辑《说文》逸字的著作。所谓逸字指不见于《说文》部中的经典相承之字和解说、序例及偏旁中的字。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介绍此书说:“据经典汉以前训义明白及《玉

  • 萝藦亭遗诗

    四卷。清乔松年撰。乔松年字健侯,号鹤侪,徐沟(今山西太原)人。生卒年不详。道光进士。历官安徽陕西巡抚,官至东河总督,卒后谥勤恪。在任东河总督时,建议筑堤防水,顺黄北流入海,一劳永逸之计,功绩流芳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