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
【望】 见《姓觿》(17)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望】 牂牁(17,418)。【布】 北京有此姓(91)。
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地区有分布。《中国姓氏大全》引《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 引 《千家姓》亦收。“郡望:牂牁。”
【望】 见《姓觿》(17)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望】 牂牁(17,418)。【布】 北京有此姓(91)。
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地区有分布。《中国姓氏大全》引《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 引 《千家姓》亦收。“郡望:牂牁。”
读音:Píng【源】 评,官名。汉有廷尉平,隋改为评事,属大理寺,掌平决刑狱。因官为氏,见《姓苑》(15,21,62)。【布】 北京(91)、安徽淮南(362)、四川成都(91)、台湾高雄(68、26
读音:Ānní【综】 彝族姓。四川德昌有此姓(333)。
读音:zāng huì鲁大夫昭伯从弟臧会之后。(见《姓氏寻源》)
读音:Duōluóhóng【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那木都鲁(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那木都鲁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kē bá【综】 北魏时改代北柯拔氏为柯氏(12,27,60)。亦作〔柯祗〕、〔柯枝〕(7)。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改单姓“柯”。
读音:Yóuqí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Tuójī【源】 南北朝时柔然一部落,以部为姓(425)。
读音:shí mǒ【源】 ①契丹太祖后萧氏,能用兵。金灭契丹,易萧氏为石抹氏,见元许谦《白云集》(71)。一说,石抹在辽为述律氏,号称后族,辽亡,遂讹述律为石抹氏,见《元史·石抹也先传》(57)。因此
读音:Zhū【综】源出不详。江西萍乡(371)、浙江余姚(389)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浙江之余姚市有分布。此姓系余姚市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读音:Tàiyìchìwùtì/Tayicihu’t【综】 蒙古族姓。泰亦赤兀惕系蒙古尼化部之一部。内蒙古巴林右旗中部有此姓(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