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íng

【源】 ①古有灵国(故城或在今山东滕县东40里之故灵丘城),子孙以国为氏。舜七友之一灵甫,乃其后也(17,60,76)。②系自姜姓。齐灵公之后,以谥为氏(8,17,60)。③系自子姓。宋文公之子围龟,字子灵,其孙不缓,为宋左师,以其字为氏,见《风俗通》(1,7,12,17,60)。【望】 河南(17,60,418)。【布】 山东沂水(332)、上海嘉定(351)、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68,261)、广西都安(288)、广东揭阳等地均有此姓。【人】 灵辄,春秋时赵宣子之甲士(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湖北之老河口,河北之辛集,山西之太原、运城、临汾及雁北地区均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据《姓考》 注云: “古有灵国,舜七友有灵甫,为其后。” 则此以国为氏。②郑樵注云: “子姓。宋大夫子灵之后也。文公之子公子围龟字子灵,以字为氏。” 《姓氏考略》 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亦云: “宋公子围龟字子灵,其后不缓,为左师,以王父字为氏。” ③ 《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 云: “姜姓后有灵氏。”郑樵亦云: “或曰齐灵公之后,以字为氏 (按: 似当‘以谥为氏’),望出河南。”

春秋时晋有灵辄; 明代有灵芳,崞县知县。

猜你喜欢

  • 博爾濟呼爾

    读音:Bó’ěrjìhù’ěr【综】 清驻防索伦正蓝旗(世居打牲地)、驻防巴尔虎镶红旗(世居呼伦贝尔)中均有博尔济呼尔氏(259,260)。

  • 鬬門

    读音:Dòumén【源】 舜后有斗门氏,见《路史》(60)。一说,春秋时陈斗父之后,见《世本》(4,6,7,17)。【变】 亦作〔��门〕(9)。【人】 斗门阳,春秋时楚大

  • 读音:Dé【源】 ①汉时有得来,见《三国志》(17,62)。得氏当始于此。②清时贵州贵阳府麻乡长官司长官得氏,姓始于明朝(72)。③明、清时云南宾川州金沙江巡检司土巡检为得氏(253)。【布】 河南洛

  • 读音:Jiá【源】黄帝臣鵊治之后,见《姓谱》(15,17)。《姓氏词典》 据《康熙字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黄帝臣有鵊治。 当为姓之始。”

  • 读音:Yán【源】 ①《说文》有阎而无闫。今《姓谱》分为二姓,见《正字通》(60,80)。亦见《姓苑》(15,21,24)。②瑶(117)、保安等民族均有此姓。【布】 台湾(68,261)、山西、陕西

  • 读音:Yùn【源】 ①原姓郓,后改为恽氏,见《姓考》(17)。②系自熊姓。春秋时楚成王,名熊恽,子孙以王父名为氏(60,62)。③汉时平通侯杨恽,因好发人阴伏,由是多怨,后为汉宣帝所斩。其子孙避仇家,

  • 帖木

    读音:Tiěmù【源】 蒙古人姓。一说即铁木氏(17)。当出自元太祖铁木真之后。【人】 帖木时中,元时四川阆州守将,见《四川省志》(17)。《姓氏词典》 据 《新元史》 收载。其注云:“蒙古族姓氏

  • 读音:tí见《韵会》。

  • 读音:huǐ【源】 ①汤左相仲虺之后,以名为氏,见《姓苑》(17)。②周时宋国始祖微子启之后有虺氏,见《路史》(60,62)。③釐虺为春秋时楚邑,或以邑为氏(60,62)。④唐武后削越王李贞、琅邪王李

  • 孔尼喇

    读音:Kǒngnílǎ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黑龙江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