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姓氏起源>馝邘

馝邘

读音:Bìyú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改为“”。(按: 《郑通志》卷三十有载。其卷二十九则作“馝邗”,改为 “”,或作馝邦、馝刊、馥邦、馥邗,盖刊、邗、邘、邦; 馝、馥,形近而讹,莫辨真伪,姑兼收。)

猜你喜欢

  • 遇春

    读音:Yùchū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北京有此姓(91)。现行罕见复姓。今北京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Gàn/Gann【源】 见《万姓统谱》(15)。淦之俗写,或系淦之省点而改,有别于淦氏,犹如庞厐、涂凃、淩凌等姓。【布】 台湾台中有此姓(68,261)。【人】 凎安,宋时曲江人,靖州人,知靖州

  • 烏紇

    读音:Wūhé古代少数民族姓氏。本古部族名,北魏高车部之袁纥族,又称“乌护”、“乌纥”、“韦纥”等名称,实乃“袁纥”之别译。族人以部为姓,遂或称“乌纥” 氏。参见《中国通史》; 《姓氏词典

  • 荊溪

    读音:Jīngxī【综】 以居地而为姓,其族盛于江南(63)。

  • 读音:Luó【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集》(62,91)。台湾屏东(68,261)、浙江上虞(279)等地均有此姓。【人】 逻彩德,1947年曾在中华民国国防部侦测总队中任职(62)。现行较罕见姓

  • 读音:qí【源】①帝尧之姓为伊耆,其后有耆氏(7,9,17,24,60)。②西域人姓(17)。 【望】河南(17,418),太原、乐陵(60)。 【布】北京有此姓(92)。 【人】耆域,北周时天竺人,

  • 须朐

    读音:xū qú与“须句”同。

  • 卑徐

    读音:bēi xú【源】 春秋时小邾子之后,见《路史》(17,60)。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路史》云: “小邾子之后。”小邾,周代国名。其地在今山东滕县东南,曹姓。故卑

  • 宜特黑

    读音:Yítèhēi【综】 清满洲人姓。宜特黑隆福,清满洲正红旗人,嘉庆年间历任哈密办事大臣、库车办事大臣、宁夏将军(254)。

  • 钳耳

    读音:qián ěr王季之后有钳耳氏。(见《路史》)西羌姓。为羌中强族,其先姓王,后改姓钳耳。(见《魏书·王遇传》)钳耳氏,《西羌人状》云:周王季之后,为虔仁氏,音讹为耳姓氏。《英贤传》云:本胡姓,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