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新修本草》。为蚱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颅囟经》。又名肥热疳。疳疾湿热侵入肌肤的一种证型。《证治准绳·幼科》:“热疳病多在外,鼻下赤烂,头疮湿痒,五心烦热,掀衣气粗,渴饮冷水,烦躁卧地,肚热脚冷,潮热往来,皆热疳也。”先用胡黄连
【介绍】:见王荫陵条。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九十三卷。痢疾脓血相杂,为湿热毒气内侵所致,因毒气化热,热迫血行,渗出大肠,与肠间津液相搏,积热蕴结,血化为脓,故利下脓血相杂,里急后重。治宜清肠和血,用芍药汤或香连丸加水杨
舌的边缘。属肝胆。色赤为肝胆有热,有瘀点多主内有蓄瘀。
见《履岩本草》。即梧桐白皮,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脑疽。见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蠹疽。见该条。
见《医宗金鉴》卷五十一。即赤白游风色赤者。即胎热丹毒。详该条。
见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