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即无比薯蓣丸,见该条。
见《中药大辞典》。为绞股蓝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大蓟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古今医鉴》。小儿脾胃柔脆,脏腑娇嫩,调护不当,乳食失调,势必伤及脾胃,使脾胃不能消化水谷,水谷不化,则容易停滞而生湿生痰,使邪积胸中,气血流行不畅,脏腑机能衰退,以致气滞血涩,体内排出的浊
指若干肌腱的集合处。《素问·痿论》:“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参见宗筋条。
病名。《医贯》卷五:“耳脓即停耳。”系指耳内流脓。详聤耳条。
【介绍】:见黄帝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茶油之别名,详该条。
《脾胃论》卷下方。木香五分,橘皮、人参、猪苓、茯苓各一钱五分,炒神曲、泽泻、干姜、白术各二钱,青皮三钱,白豆蔻仁、砂仁、葛花各五钱。为细末,每服三钱匕,白汤调下,取微汗。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
见《广州植物志》。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