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痎疟论疏条。
病名。《医林改错》:“糟鼻子,色红,是瘀血。”详酒齇鼻条。
见《中药通报》(5):205,1956。为蛤蟆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即手发背。见该条。
见清·刘斋甫《妇科三字经》。即正产。详该条。
①出《脉经》。指妇女前阴。②气穴穴的别名。见《针灸甲乙经》。详气穴条。
病名。即痧证。又称痧胀、痧秽。《通俗伤寒论·伤寒兼痧》:“日间触闻臭秽,夜间露宿贪凉,其大要也,夏秋最多。缓则寒湿凝滞于脉络,或湿热郁遏于经隧;急则鼻闻臭毒而阻逆上气,或内因食积而壅塞中气,皆能气胀成
针刺手法名。出金·窦汉卿《金针赋》。紧,作急解;按,指下按(插)。紧提慢按,就是急提缓插的意思。紧提刺激较重;慢按刺激较轻,故亦称重提轻插。
运气术语。指六气中,应该及时到来之气。《素问·六微旨大论》:“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来气不及也,未至而至,来气有余也。”
见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本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