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千金拔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或作头晕眼花。指身体有飘忽不定、眼花缭乱的感觉。《景岳全书·杂证谟》:“但忽运而忽止者,人皆谓之头运眼花。”详眩晕条。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妇人患淋症同时夹有带下。多因房劳过度,心火妄动,脾肾俱虚,湿热下注所致。症见排尿刺痛不利,尿色多黄,淋沥不宣,小腹或胀,腰痛,并见带下量多,连绵不断等。治宜清热利湿为
指脾热而津液损伤的病机。《素问·痿论》:“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
①运气中六气的变化之一。《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厥阴所至为生化。”厥阴之气到来,风气敷布,一派春生之气,故名生化。②泛指事物的发生和变化。《素问·五运行大论》:“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若眼睛上但有物如绳翅之薄,则谓之肤翳,此翳之轻者也。”参见翳条。
病证名。见《保婴易知录》。指眼皮外翻,如以舌舐唇之状。治以熟石膏、栀子仁、生甘草、防风(酒拌微炒)、豨莶草(酒蒸晒干),研末,煎汤口服或外用洗疮。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丝瓜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指孕妇因热而致胎动不安。多因素体阳盛,嗜食辛辣,感受热邪;或肝郁化热,复加孕后血聚养胎,阴虚阳盛,热扰冲任,出现或热、或烦、或渴、或燥、或漏血尿赤,以致胎动不安。宜养阴
从书名。清·严岳莲辑。刊于1908年。包括《本经逢原》、《伤寒论浅注方论合编》、《金匮要略浅注方论合编》、《温病条辨》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