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轻清疏解的药物,以治疗风温初起的表实证。《汤液本草》:“轻可以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又如症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咳嗽,苔白,脉浮数等,用葱豉桔梗汤以疏风清热。
练功方法之一。出《易筋经》。两足分开,两膝屈曲如骑马状,足尖稍向内收,膝向外开;两手从胸上提,自耳旁翻掌向下,分别悬空放于两大腿上方。《易筋经》:“目注牙龇,舌抵上腭,睛瞪口裂,两腿分跪,两手用力抓地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一。即眉疽,见该条。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目赤畏热,一二日两睑渐肿硬,俨如蚌蛤之紧合者是。盖痰燥血滞,脾火上泄,故睑硬,睛因火炙,未免痛而泣出,经所谓土极似木,非肝病也,必有椒粟生于其内,治当敷软,翻胞开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鬼灯笼之别名,详该条。
①《张氏医通》卷十六方。黄连、吴茱萸各等分。水煎干,去吴茱萸,取黄连焙燥,为细末,水泛为丸,梧桐子大,每次四十至五十丸,空腹温开水送下,或睡前温酒送下。治肝火胁下急痛。②见《保婴撮要》卷一。即抑肝散制
阴阳学说内容之一。以属于阴性的事物,居于阳位而名。《素问·金匮真言论》:“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
五嗽之一。指感寒饮冷所致的咳嗽。《外台秘要》卷九:“冷嗽者,年衰力弱,体气虚微,如复寝食伤冷,故成冷嗽。”《圣济总录》卷六十五:“形寒饮冷,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盖肺主气,外合皮毛,其经环循胃
【介绍】:清代医家。字庆申。湖北蕲水人。长于诊治瘰疬等证,撰有《痰疬法门》一书,列述痰疬总论,认为轻微易治者为痰,迟重难治者为瘰疬。对痰疬之鉴别、内治、外治、禁用宜忌、饮食服药,均有论述,并附自己临证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夜关门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