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漏

气漏

病名。《外科启玄》卷七:“一曰气漏,或肿或消,痛胀难忍者是也。”泛指时愈时发的漏症,漏孔时出脓水者。

猜你喜欢

  • 公道老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接骨木之别名,详该条。

  • 漏胞

    病证名。即胎漏。《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漏胞者,谓妊娠数月而经水时下,此由冲脉任脉虚,不能约制太阳、少阴之经血故也。”详胎漏条。

  • 通经

    是治疗闭经,使之通畅的方法。治疗经闭先排除怀孕期、哺乳期或绝经期的生理性经闭,再分别虚实。常用通经治法为:①气血两虚证。表现为经闭、头昏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疲乏、舌淡无苔、脉沉细,用当归、白芍、川芎、

  • 脾善

    外科病五善之一。口唇滋润,衾帏气香(指无臭气),饮食如常,脓黄肥厚者为脾善(见《外科正宗》)。

  • 捶法

    推拿手法名。出《千金要方·养性》。用拳或手掌尺侧部有节奏地击打治疗部位,用力较击法轻。一般用双手交替起落捶击。《石室秘录·摩治法》:“手足疼痛者……轻轻捶之千数,觉两足少快……。”

  • 黄猛菜

    见《广西中药志》。为钩吻之别名,详该条。

  • 皆治藤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鸡屎藤之别名。详该条。

  • 赤肉

    ①即掌、指(或跖、趾)背(阳)面的肉,与其腹(阴)面肉相对而言。②肌肉的内层,呈赤色,故名。

  • 胎病惊热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九。指婴儿惊热内蓄,精神不爽,面色虚白,初则温温有热,其后颊赤多惊,物动则恐,声响即悸的证候。

  • 浪子瘟

    病名。瘟疫之一。即蝦蟆瘟。《古今医鉴·温疫》:“使人痰涎壅盛,壮热如火,头疼身痛,项强睛疼,声哑腮肿,俗呼浪子瘟,或称虾蟆瘟,城市乡村,家户相类。”治宜人参败毒散加干葛;若寒热往来,用小柴胡汤等方。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