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大便下血,灸第二十椎,随年壮。”近代《中国针灸学》列作奇穴,名灸血病。位于第三骶骨嵴之高点处。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妇人血崩等。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洋虫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又名锤骨。即掌骨。详该条。
即补肾阴。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生。字山寿。笠泽(今江苏吴江)人。辑《急救应验良方》(1872年刻行)、《急救痧证全集》(1883年刻行)等书,主张用针灸法治疗痧证及急证。
【介绍】:清代医家。湖南邵阳人。以患病求医,得导引术而愈。著有《三指禅》、《医学百论》、《外科便览》等书。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铺地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木槿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下搭手。见该条。
即乳滞、食积的治疗方法。见《幼科类萃》。详调小儿脾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