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儒门事亲》。指咳嗽而有痰涎溢出者。多由风热炽盛,灼液酿成痰涎,上逆而嗽;亦有素体阳虚,肺复受寒,以致痰涎上泛,射肺而嗽。风热炽盛者,治以清热豁痰为主,用温胆汤加竹黄,竹沥,僵蚕之类;阳虚受寒
一般多指阳萎症的病机。证治同肾阳虚,详该条。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如银内障证。详该条。
出《本草拾遗》。为刺蜜之别名,详该条。
指纹色黄白,多属伤脾、疳积(见《医学入门·察脉》)。
《医方考》卷三方。原名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又名知柏八味丸、知柏地黄丸。山药、山茱萸各四两,牡丹皮、茯苓、泽泻、黄柏(盐水炒)、知母(盐水炒)各三两,熟地黄八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
即心悸怔忡。《证治要诀》卷九:“忪悸者,本无所惊,常心忪而自悸。”详心悸、怔忡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香椿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秘传推拿妙诀条。
宋代医官职称。其职位仅次于太医局令,协助太医令主管太医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