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时毒,见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地榆之别名,详该条。
①即阴虚。详该条。②指肾阴亏损的脉象。《伤寒论·辨脉法第一》:“假令尺脉弱,命曰阴不足。”
见《中国植物图鉴》。为铃兰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李中梓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医生。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精医,治病不问贫富。
病名。多由寒邪外袭,火热内蕴致使喉关及喉核等处色白,咽喉不适,或呈现溃烂而斑色红紫。《喉科秘旨》卷上:“此症因寒包火,伏于肺经。白而不肿,上有红紫烂斑,脉象不数,身热怕寒,火欲外发。用六味汤加味。”
【介绍】:见史以甲条。
病证名。①食谷即吐。由贲门受伤所致。(《证治准绳》)。②乳食误呛入喉,随即引起的吐逆。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即肠风,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