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鬼穴之一。《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七针耳前发际宛宛中耳垂下五分,名鬼床。”《针灸大成》指为颊车穴,今从此说。
即胃苓汤作散剂,治证同。见胃苓汤条。
综合性医书。清·高鼓峰撰于1725年。作者据临证经验,阐述诊法、二十五法方论及内、妇、儿科等常见疾病诊治,共20余篇。作者于上述专题,颇有独到的见解。本书收入《医林指月》时,附入胡珏所写的评论百余条。
骨名。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即腓骨。参骨条。
见《证治准绳·幼科》,即承浆疮。详该条。
指婴儿生后不哭。出《大生要旨》。详闷气生条。
病证名,儿科常见病。小儿不自觉地排尿者为遗尿,睡里自出者谓之尿床,常见于学令儿童。若婴幼儿时期,由于发育尚未健全,排尿的正常习惯还未养成,或因白天嬉戏过度,精神激动,夜间偶有尿床者,则不属病态。《诸病
指初潮月经。明·万全《广嗣纪要》:“月事初下,谓之红铅。”
病证名。见清·佚名《异授眼科》。即瞳神散大。详该条。
参见《王室养生保健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