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又名苦豆子草。为豆科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的茎叶。苦,寒,有毒。清热燥湿。治肠炎,细菌性痢疾。煎服:1.5~3克。内服过
见《片玉心书》。即风关。详该条。
《证治准绳·幼科》集五方。白芷、白附子、白僵蚕、鹰矢白、密陀僧各等分。为细末,水调搽患处。治痘疮落痂,面痣雀瘢。
见《陆川本草》。为兖州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出《新修本草》。为瓦松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苏药材志》。为夹竹桃之别名,详该条。
出《丹铅杂录》。为茉莉花之别名,详该条。
即保健功。见该条。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野木瓜之别名,详该条。
人体感受外邪之后,卫外的阳气盛于表层,与邪相争,引起发热症状。《素问·调经论》:“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