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治则。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对精髓亏虚者,宜使用厚味滋补的药物治疗。《类经》:“精不足,阴之衰也,非味不足以实中而补元。”阴精不足使用滋补,可于饮食或药物中选择厚味血肉有情之品,如海参淡菜、鱼胶、阿胶、龟鹿胶之类。

猜你喜欢

  • 左牡蛎

    见《补缺肘后方》。为牡蛎之处方名,详该条。

  • 拇指

    拇,同母。即母指。①手大指。《灵枢·五色》:“黑色出于庭,大如母指,必不病而卒死。”②足大趾。《素问·骨空论》:“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腘。”

  • 古作脣。又名口唇、唇口、飞门。于口之前端,分上唇、下唇。为脾之外候。《素问·五脏生成》:“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唇与发音有关,《灵枢·忧恚无言》:“口唇者,音声之扇也。”

  • 舌本缩

    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九。即舌缩,详该条。

  • 牛拘丁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十三丁之一。其状肉色皰起,掐不破,痛痒不显。不治亦无危险。

  • 柴胡养营汤

    《温疫论》卷上方。柴胡、黄芩、陈皮、甘草、当归、白芍药、生地黄、天花粉、知母。加姜、枣,水煎服。治温病下后,重亡津液,里症未尽,而表有余热者。

  • 口瘘

    病名。《外台秘要》卷二十二:“口瘘其齿断上有小孔,如蜂窠形。”系慢性根尖炎所导致的瘘管。

  • 热汗

    证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亦名阳汗。详该条。

  • 食积泻

    病名。即伤食泻。何惠川《文堂集验方·泄泻》:“食积泻,或胀或痛,痛甚而泻,泻后痛减,得食又痛,粪色白者是。”详伤食泻条。

  • 疠风衄血吐血

    证名。为疠风兼证。出《疠疡机要》上卷。血虚者服四物汤加人参、白术;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肾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肺胃热者用***地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