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纳干法

纳干法

子午流注开穴方法之一。又称纳甲法。此法以天干为主推演五输开穴。以日领经,以时主穴。运用时,首当掌握当曰天干,按《针灸大全·十二经纳天干歌》确定值日经。其关系如歌曰:“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即甲日属胆经值日,甲戌时首开胆经井穴足窍阴,根据阳(阴)日阳(阴)时开阳(阴)穴的道理,以后隔时逢阳时按五输流注顺序开穴,如丙子时开小肠经(甲胆乙肝丙小肠)荥穴前谷;戊寅时开(戊)胃经输穴陷谷,同开丘墟返本还原;庚(属大肠)辰时开大肠经穴阳溪;壬(属膀胱)午时开膀胱经合穴委中。至甲申时为日干重见,按“气纳三焦”取他(水)生我(胆木)的原则开三焦经的荥水穴液门。余此类推。

猜你喜欢

  • 古菴心肾丸

    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熟地黄、生地黄、山药、茯神各三两,当归、泽泻、黄柏(盐酒炒)各一两半,山茱萸、枸杞子、龟板(醋炙)、牛膝、黄连、牡丹皮、鹿茸(酥炙)各一两,甘草五钱。为细末,炼蜜为丸,

  • 人参半夏丸

    ①《卫生宝鉴》卷十二方。人参、茯苓(去皮)、天南星、薄荷各半两,寒水石、白矾、半夏、姜屑各一两,蛤粉二两,藿香二钱半。为末,水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或温水送下,日三次。功能化痰坠涎,止

  • 猪仔笼

    见《广东中草药》。为猪笼草之别名,详该条。

  • 瓜藤疔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该疔不计其数,形圆长如瓜形。治同疔疮。

  • 重暍

    古病名。指湿温误治的重症。《伤寒类证活人书》卷六:“两胫逆冷,胸腹满,多汗,头目痛苦,妄言,此名湿温也,……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治在太阴。脾属土主湿,不可发汗,汗出必不能言,耳聋,不知痛所在,身青

  • 脉象主病

    与脉象相应的病症。如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证,数脉主热证等。

  • 七星莲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地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 肺肾相生

    肺属金,肾属水。根据五行学说,肺金和肾水是母子关系,故又称“金水相生”。两者在生理上互相滋生,病变时互相影响。从水液代谢言,肾脉上连于肺,肺为水之上源,上靠肺的通调,中靠脾的运化,下靠肾的开合,一脏失

  • 花心风

    病名。见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即花癫。详该条。

  • 解精微论篇

    《素问》篇名。本篇解释哭泣涕泪之原因,因其理至为精微,故名。内容主要说明涕泪的产生是受精神因素影响,文中还探讨了迎风流泪等病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