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明·秦景明《幼科金鍼》。即哮拔、醋呛哮详该条。
见《天津医学通讯》。1971;(6):1。为喜树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天枢。见该条。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老鼠豆之别名,详该条。
即可活动的关节部位。见《江氏伤科学》。参关节条。
指人体津液的耗失与消亡。又称亡津。多因于误治(如误汗、误吐、误下)或热邪炽盛所致。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费菜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寓意草·面议倪庆云危症再生治验》。《证治汇补》卷五:“臭水是肠中逆来。”多因胃气大伤所致。
气与血失去互相协调作用的病机。生理上,气血是相依相附的,气以生血,血以养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人若有病,气病可以影响血病,血病可以影响气病。如气滞可致血滞,血滞亦可致气滞,出现疼痛、血瘀等症;气逆可
病名。见《济生方·大便》。指肠胃有湿而致的大便秘结。《景岳全书·杂病谟》:“湿秘……湿岂能秘,但湿之不化,由气之不行耳,气之不行,即虚秘也,亦阴结也。”参见五秘、虚秘、阴结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