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即子悬。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曲骨,见该条。
病证名。见《医门法律·黄瘅门》。即阴疸。详该条。
出《石药尔雅》。为雌黄之别名,详该条。
出《儒门事亲》卷五。即子喑。详该条。
指以提插、捻转手法配合阴阳奇偶的关系来分别补泻的方法。古人认为阳数奇而属天为补,阴数偶而属地为泻,故补法用九数,泻法用六数。例如补法当紧按慢提或向左捻转九次,如不得气,少停再行九次,如此重复三遍,使成
①两手拇指与食指之间的部位。李潆《身经通考》:“歧骨前为虎口。”②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手背拇、食指之间,合谷穴前赤白肉际。主治烦热,头痛,眩晕,心痛,失眠,盗汗,牙痛,扁桃体炎,肩胛,手背
丛书。又名《外科全书十种》、《高憩云外科全书》。清·高思敬撰。1917年刊行。本书名虽为十种,实只七种。即《外科医镜》12卷,《外科三字经》1卷,《外科问答》1卷,《逆证汇录》1卷(以上均外科著作);
出《生草药性备要》。为排钱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银海精微》。又名目力。指眼视物的功能,同今之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