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呕

虚呕

病证名。指因胃虚命门火衰所致的呕吐。《景岳全书·杂证谟》:“凡胃虚作呕者,其证不一,当知所辨。若胃脘不胀者,非实邪也;胸膈不痛者,非气逆也;内无热燥者,非火证也;外无寒热者,非表邪也。无食无火而忽为呕吐者,胃虚也;呕吐无常而时作时止者,胃虚也;食无所停而闻食则呕者,胃虚也;气无所逆而闻气则呕者,胃虚也;或身背、或食饮微寒即呕者,胃虚也;或吞酸,或嗳腐,时苦恶心,兀兀然、泛泛然冷咽靡宁者,胃虚也;或因病误治,妄用克伐寒凉,本无呕而致呕者,胃虚也;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食入中焦而不化者,胃虚也;食入下焦而不化者,土母无阳,命门虚也。”治宜温补。可用六君子汤人参理中汤六味回阳饮等方。

猜你喜欢

  • 辨证要略

    见南病别鉴条。

  • 韩终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有《韩终采药诗》,唐慎微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曾予引用。

  • 愿体医话良方

    见愿体医话条。

  • 厥证

    病证名。简称厥。出《素问·厥论》等篇。①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但大多能逐渐苏醒的一类病症。《素问·厥论》有以六经形证立名的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等,可供参考。历代文献又有寒厥、热厥、

  • 宝金散

    《卫生宝鉴》卷十三方。猪羊靥(暖水洗,去脂膜)十对,海藻、海带各二两,琥珀、麝香、木香、丁香各二钱半,珍珠半两。为细末,每服一钱,睡前热酒送下。治瘿气。

  • 喉白喉

    病证名。白喉假膜位于喉、气管、支气管者,大多由咽白喉向下蔓延而来。表现为喉梗阻症状,开始声音嘶哑,咳声如吠,甚至失音,继则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严重时口唇紫绀,三凹征;甚至昏迷、窒息,兼有发热。多为

  • 地纪

    运气术语。五年循环一周。《素问·天元纪大论》:“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

  • 上膈

    《灵枢经》篇名。本篇首论气为上膈之证,故名。内容从气为上膈、虫为下膈两方面作为讨论的纲领,着重阐述膈证中属于虫痛的病因、症状和疗法。

  • 余无言

    【生卒】:1900~1963【介绍】:原名余愚,字择明。江苏阜宁人。少年时随其父余奉仙学医、应诊,1929年迁居上海,以擅用经方著称,并创办上海中医专科学校。1956年膺聘、任职于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

  • 法落海

    见《中草药通讯》(12):6,1976。即法罗海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