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纳(归)包络

血纳(归)包络

子午流注用语。《针灸大全》:“三焦阳气之父,包络阴血之母。”“阴干注脏,乙、丁、己、辛、癸而重见者,血纳包络。”意指凡阴经开过五输穴之后,由于包络为阴血之母,诸阴血皆归于包络的原则,再按“我生他”的规律(我指值日经,他指心包经五输穴),开取心包经的腧穴。如乙日乙酉时开肝经井(木)穴大敦,丁亥时开心经荥(火)穴少府,己丑时开脾经输(土)穴太白,辛卯时开肺经经(金)穴经渠,癸巳时开肾经合(水)穴阴谷。到乙未时重见乙,此时五输已经开过,则纳入包络,根据“我生他”的原则,当开心包经的荥火(乙属木木生火)穴劳宫,此即为血纳包络,余此类推。

猜你喜欢

  • 温和灸

    悬起灸之一种。是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寸左右距离,使患者有温热而无灼痛的一种方法。亦有认为相对烧灼灸而言,凡可使患者产生温热感觉的灸法,均称为温和灸。一般每次灸至皮肤潮红为止。用于一般

  • 鼻菌

    病名。①鼻息肉别名。见该条。②鼻道恶性肿瘤。

  • 脉溢

    病名。即毛窍出血。详见该条。

  • 盐蜜煎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方。盐(捣末)半两,蜜二合,皂角(捣末)一分。先将盐放锅内,次下蜜、皂角末,慢火煎,候冷为丸,枣核大,以铅粉滚为衣,纳肛门中。治脾黄胀满,气冲胸膈,大肠不通。

  • 彭浩

    【介绍】:明代医家。字养浩。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在杭州行医时,不为人所重视,后被张尹崑请到京师治病,名声大振。著有《伤寒秘用》、《杂病正传》等书,已佚。

  • 老鼠疮

    即瘰疬,详该条。

  • 翻肛

    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即肛肿。详该条。

  • 流注指要赋

    针灸著作。又名《窦太师流注指要赋》、《通玄指要赋》。1卷。元·窦杰撰于1232年。内容主要是根据常用的43个针灸要穴主治所编成的一篇歌赋,赋后附有针灸补泻等几篇短论。现有1936年《丛书集成》影印本(

  • 小儿虚热

    病证名,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多由汗下太过,津血枯涸,或大病之后,元气受伤所致。其由津血焦枯所致者,症见温热或潮热,或渴或不渴;由元气亏虚所致者,则表现为困倦少力,面色青白,四肢软弱,手足厥冷。津

  • 眼睥(bì 毕)

    即胞睑。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