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走马牙疳患者之口臭。参见走马牙疳条。
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一。即月经。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兼通医学。熙宁中(1068~1077年)邠州(今陕西彬县)地方官。撰《阴毒形证诀》1卷,已佚。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黄皮果核之简称,详该条。
《证治准绳·幼科》集六方。人参、炙黄芪、桂枝、甘草、当归。水煎服。治痘疮初出,寒战咬牙。
见《贵州卫生》(11):1959。为水田七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传染病》。为山稔根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学同名骨。在眼眶内侧壁前方,左右眼各一块。
也称舌垢。指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观察舌苔的变化,有助于了解病邪的性质和浅深、津液的存亡,是舌诊重要内容之一。正常舌面上均有白色薄苔,由胃气所生。病理的舌苔,则因病邪外侵或内有停痰食积所致。诊察舌苔,主
病名。《古今医统》:“此因脾胃积热,风邪相干,致患眼弦赤烂。”详眼弦赤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