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文山中草药》。为雾水葛之别名,详该条。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人参之野生者,详人参条。
面骨之一。即鼻软骨。此骨系附鼻孔外壁,居鼻骨之下,计一对,因其形如介壳,故名。
出《温热论》。温邪犯肺之后,不顺传气分而迳入心包。主要证候有高热、神昏、谵语、心烦、舌绛,脉数等。
病名。亦称鸡心蛾。系指乳蛾生于喉中因其小而不易见者。《喉科种福》卷四:“蛾生喉中,其痛倍常,医不能见。俗名鸡心蛾。”多由肺胃热蕴,复感外邪,风热邪毒上冲咽喉所致。属乳蛾类。详乳蛾条。
证名。由鼻窍窒塞,呼吸不利,气息出入通气欠佳之鼻窍而发出之声音。《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病证名。指因情志刺激过度所致的泄泻。《医学入门·杂病》:“七情泻腹常虚痞,欲去不去,去不通泰。”《景岳全书·泄泻》:“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
病证名。又名火头痛、火热头痛。指胃火上冲所致的头痛。《景岳全书·头痛》:“火邪头痛者,虽各经皆有火证,而独惟阳明为最。正以阳明胃火盛于头面,而直达头维。故其痛必甚,其脉必洪,其证必多内热,其或头脑振振
证名。见《素问·热论》。指心烦而胸中闷满。多由邪热内盛,或痰瘀阻滞,或留饮、瘀血内停所致。可见于多种病证,如伤寒、肺痹、癫狂。
【介绍】:清代官吏兼医家。善化(今湖南长沙)人。注重验方治病,广求博搜,于道光年间编成《验方新编》,刊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