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呆病

呆病

病名。癫病的别称。《石室秘录》卷六:“呆病如痴而默默不言也,如饥而悠悠如失也。意欲癫而不能,心欲狂而不敢。有时睡数日不醒,有时坐数日不眠。有时将己身衣服密密缝补,有时将他人物件深深藏掩。与人言则煎语而神游,背人言则低声而泣诉。与之食则厌薄而不吞,不与食则吞炭而若快。此等证,虽有祟想之实,亦胸腹之中,无非痰气,故治呆无奇法,治痰即治呆也。……方用逐呆仙丹。”《辨证录·呆病门》:“人有终日不言不语,不饮不食,忽笑忽歌,忽愁忽哭;与之美馔则不受,与之粪秽则无辞;与之衣不服,与之草木之叶反善,人以为此呆病,不必治也。然而呆病之成必有其因。大约其始也,起于肝气之郁;其终也,由于胃之气衰。”治宜开郁逐痰,健胃通气,方用洗心汤、还神至圣汤及转呆丹等。因起居失节,胃气伤而痰迷所致者,宜生其胃气,而佐以消痰之品,方用启心救胃汤、指迷汤等。参见条。

猜你喜欢

  • 精汁

    ①指胆汁。《难经·四十二难》:“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②指血液。《难经·四十二难》:“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通常指第一种说法。

  • 耳壳

    即耳廓。详该条。

  • 厚德堂集验方萃编

    书名。4卷。清·奇克唐阿辑。刊于1865年。本编分述头面、目鼻、口、耳、痿痹、咳嗽、中暑、妇科、小儿、疮毒、折伤、解毒等门,包括各科病证。每门之前冠以总论(小引),次列所选验方。除治病诸方外,尚有药疗

  • 颐身集

    养生学丛刻。一册。清·叶志诜辑。刊于1852年。其中包括元·丘处机《摄生消息论》,明·冷谦《修龄要旨》,清·汪昂《勿药元诠》、汪晸《寿人法》及方开《延年九转法》5种。

  • 消痰平喘

    消痰法之一。治疗痰多气逆的方法。用于痰饮伏于肺脏。表现喘嗽痰多,胸痞食少,舌苔粘腻,脉滑。用三子养亲汤之类。

  • 迎风冷泪

    病证名。见《古今医统》。多由肝肾两虚,精血亏耗所致。症见遇风则冷泪频流。治宜补益肝肾,可选用左归丸或菊睛丸酌加川芎、白芷、蕤仁、五味子等。

  • 吐弄舌

    舌体伸长而弛缓,称吐舌;舌微出口外,立即收回口内,或舌舐唇上下及口角左右,称弄舌。多见于小儿,属心脾热盛重症。

  • 大肠经

    ①手阳明大肠经之简称。见该条。②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①位于食指拇侧边缘一线,也称大肠、大肠筋(《幼科推拿秘书》)。现用此处居多。能治泄泻,止痢疾。《幼科推拿秘书·赋歌论诀秘旨》:“若治痢

  • 清气饮

    《疡医大全》卷二十八方。麻黄、紫荆皮、荆芥、海风藤、防风、天麻、羌活、桑白皮、辛夷、牛蒡子、槟榔各二两,细辛、桔梗、乳香、没药、升麻各一两,白藓皮、金银花、牡丹皮、黄柏、生地黄、苦参各四两,大枫肉、白

  • 脾藏营

    出《灵枢·本神》。营,指循行于脉中的精气,它生于水谷,源于脾胃,有化生血液的功用,故常营血并提。《难经·四十二难》:“脾……主裹血。”谓脾有藏纳营血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