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四逆汤

四逆汤

《中国药典》:四逆汤

药方名称四逆汤

处方附子(制)300g干姜200g 炙甘草300g

性状为棕黄色的液体;气香,味甜、辛。

炮制以上三味,附子甘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干姜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另器保存,姜渣再加水煎煮1小时,煎液与蒸馏分离挥发油的溶液合并,滤过,再与附子甘草的煎液合并,浓缩至约400ml,放冷,加乙醇1200ml,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减压浓缩成稠膏状,加水适量稀释,冷藏24小时,滤过,加单糖浆300ml、防腐剂适量与上述挥发油,加水至1000ml,搅匀,灌封,灭菌,即得。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

规格每支装10ml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四逆汤

药方名称四逆汤

处方甘草(炙.三钱)干姜(炮.三钱)附子(生用.半个)

功能主治治伤寒大下汗后,自利清榖,身疼痛,不渴,四肢拘急,手足厥冷,干呕腹满脉沉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逆汤

药方名称四逆汤

处方甘草(炙)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生.去皮.脐.细切)半两。

炮制上以甘草干姜为粗末,入附子令匀。

功能主治治伤寒自利不渴,呕哕不止,或吐利俱发,小便或涩、或利,或汗出过多,脉微欲绝,腹痛胀满,手足逆冷,及一切虚寒厥冷,并宜服之。

常服消暑气,分水谷。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中盏,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备注凡病伤寒有此证候,皆由阳气虚,里有寒,虽更觉头痛体疼,发热恶寒,四肢拘急,表证悉具者,未可攻表,先宜服此药,助阳救里。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伤寒论》:四逆汤

药方名称四逆汤

处方甘草6克(炙)干姜4.5克附子10克(生用)

药理作用强心作用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82(1):18,四逆汤对离体兔心冠脉流量、心肌收缩振幅明显增加,而对心率影响不明显。四逆汤对冠脉、心肌的影响,可被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减弱,这证明四逆汤属于肾上β腺受体兴奋药。《新中医》1981(1):49,四逆汤单用附子时,强心作用既不十分明显,也不持久,且有毒性,若与甘草干姜配伍(后两者均无强心作用),强心、升压作用显着,且持久,其原因是甘草甜素的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有提高心肌对附子敏感性的功能,而干姜兴奋血管运动中枢,促进了血液循环。

功能主治回阳救逆。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腹痛,下利清谷;神衰欲寐,以及太阳病误汗亡阳,脉沉迟微细者。现用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急性胃肠炎吐泻失水,以及急性病大汗出而见虚脱者。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4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强人可将附子干姜加倍。

备注方中生附子大辛大热,温壮肾阳,祛寒救逆为君;干姜辛热,温里祛寒,以加强附子回阳之效为臣;炙甘草甘温,益气和中,并缓解附、姜燥烈之性为佐、使。三味配合,具有回阳救逆之功。

摘录伤寒论

猜你喜欢

  • 安中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安中散药方名称安中散处方玄胡索(去皮)、良姜(炒)、干姜(炮)、茴香(炒)、肉桂,各五两。牡蛎(煅)四两,甘草(炒)十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远年日近脾疼翻胃,

  • 刺蓟汤

    《圣济总录》卷七十:刺蓟汤药方名称刺蓟汤处方刺蓟2两,鸡苏叶2两,黄连(去须)1两,***(镑)1两,生干地黄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热气上行,衄血,汗血。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

  • 大五膈丸

    药方名称大五膈丸处方细辛3分,桂心3分,黄芩3分,食茱萸3分,厚朴(炙)3分,杏仁30枚(去尖),干姜3分,川椒(汗)3分,远志(去心)3分,小草2分,芍药2分,附子(炮)2分,当归2分,黄连2分。制

  • 地榆合剂

    药方名称地榆合剂处方地榆33g,黄连33g,黄柏33g。功能主治烫伤。用法用量上为末,再加冰片1g,调菜油100毫升,搽患处。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刷痰丸

    药方名称刷痰丸处方天南星半夏白附子川乌头(生,去皮)各60克全蝎15克天麻30克制法上药先将前四味为细末,用水浸一宿,次日再研细末;再将全蝎、天麻研细,与前药和匀,以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痰

  • 膈下逐瘀肠

    药方名称膈下逐瘀肠处方五灵脂(炒)6克,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研泥)9克,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76克,玄胡素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

  • 小金丹

    药方名称小金丹处方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各制末45克没药归身乳香各净末22,5克麝香9克 墨炭(陈年锭子墨,略烧存性,研用)3.6克制法上药共为细末,以糯米粉36克为厚糊,和入诸末,捣千槌,为丸如芡

  • 龙荟锭

    药方名称龙荟锭处方柴胡1两,龙胆草1两,黄芩1两,青皮1两,胆星1两,芦荟1两,黄连1两,青黛1两,大黄1两,木通1两,菖蒲1两,皂角1两,细辛1两,全蝎3个,陈小粉(炒黑)5两。制法上为末,以青鱼胆

  • 蓖麻子散

    药方名称蓖麻子散处方蓖麻子20枚(去皮,别研),雀儿饭瓮10枚,干蝎30枚,石榴1颗(大者)(以上4味,将石榴取却子,及7分,盛药3味在内,用泥裹作球,以慢火炙干,烧令通赤,赤后闻药气透出,即熟,候冷

  • 红豆蔻散

    《圣惠》卷五:红豆蔻散药方名称红豆蔻散处方红豆蔻1两(去皮),木香半两,当归3分(锉,微炒),桂心半两,高良姜1两(锉),芎?3分,诃黎勒半两(煨,用皮),草豆蔻6枚(去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