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温热经纬》卷五。即甘露消毒丹,见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即面发毒。详该条。
出《新修本草》。即雄黄,详该条。
在脐水平线绕身一周的长度。《灵枢·骨度》:“腰围四尺二寸。”
病证名。见《一草亭目科全书》。即瞳人干缺。详该条。
【介绍】:见蒋仪条。
病名。又称悬痈肿。《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若有伏热,上冲于咽喉,则热气乘于悬雍,故令或长或肿也。”
病证名。小儿痉病之一。又名暑风。为感受暑温之邪,以致抽搐,发痉急骤,甚至角弓反张的症候。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清·吴鞠通《解儿难》:“夏日小儿身热头痛、项强无汗,此暑兼风寒者也,宜新加香薷饮;有汗则用银
如豆腐渣堆铺舌面,颗粒大,松而厚,容易刮脱,表示内聚浊邪,由于胃中阳气有余,蒸发骨中浊腐之气上升而成,多属热证。
【生卒】:十九世纪中叶【介绍】:清代医家。字燮臣。湖北孝感县人。纂辑有《医学六种》(1186年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