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失音

失音

证名。古称瘖。指声音嘶哑或不能发声。《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皆由风邪所伤,故谓风失音不语。”《张氏医通》卷四:“瘖: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盖暴瘖总是寒包热邪。或本内热而后受寒或先外感而食寒物。”有外感、内伤和属虚属实之分,一般外感多属实证。因外邪乘肺,闭塞气道所致。治宜宣肺散邪为主,用三拗汤桑杏汤等方。如久病失音,由于肺肾气阴两伤,宜润肺滋肾,用清音汤、百合固金汤地黄饮子等方。又因高声叫呼,强力骂詈,损其会厌,伤于肺气,亦可引起本证。

猜你喜欢

  • 角花

    五不女之一。即角。详五不女条。

  • 瞳人开大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捷径》。即瞳人散大。详该条。

  • 悬饮

    四饮之一。因饮邪停留于胁肋部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证见胁下胀满,咳嗽或唾涎时两胁引痛,甚则转身及呼吸均牵引作痛,或兼干呕、短气等。治宜逐饮为主。

  • 胸膺

    前胸部。《素问·刺热篇》:“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

  • 生肌法

    外治法之一。即促进体表溃疡愈合的方法。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二。又名收口法。痈疽溃后毒虽尽而肌肉不生,或形成溃疡。多由气血不足或治疗失当所致。治宜健脾益气养血为主。溃疡面大者,除可选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

  • 温症癍疹辨证

    书名。1卷。清·许汝楫撰。刊于1888年。本书专论温病癍疹的辨证与治疗,指出:“癍毒发于阳、承于阴;疹毒发于阴、承于阳。”许氏阐析在温病过程中癍、疹的病理和治法各不相同,并介绍了一些自拟的经验效方。末

  • 马头鱼

    见《动物学大辞典》。为海马之别名,详该条。

  • 璇玑

    经穴名,代号RN21。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旋机。属任脉。位于胸正中线,平第一胸肋关节,当天突穴下1寸处。一说在天突穴下1.6寸(《针灸大成》)。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前皮支,并有

  • 心漏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井疽之成漏者。见井疽条。

  • 热盛气分

    指气分的热邪炽盛。症见壮热不恶寒、面赤、心烦、大汗、大渴、舌苔黄干,脉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