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葱豉汤第二方,见葱豉汤条。
病证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又名掌心毒、病穿掌、贫子盂、擎珠毒、擎疽、擎珠疽、穿窟、天蛇、穿掌毒、穿掌疽、瘭疽、手心痈、手痈、穿板疔、并与托盘疔互称,或称托盘疽;偏于掌边者,又名穿掌毒、穿埂毒、鹚
痰证之一。一名食积痰。《东医宝鉴》卷二:“食痰即食积痰也。因饮食不消,或挟瘀血,遂成窠囊,多为癖块痞满。宜青礞石丸、黄瓜蒌丸、正传加味二陈汤。”参见食积痰、痰证条。
【介绍】:见邹铉条。
疝之俗称。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详疝条。
即十二经脉。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云樵。神泉(今广东惠来南)人。汇集群书,辑成《保产金丹》一书,4卷,论述胎前产后摄养之法。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黄鳅痈。见该条。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方。炮川乌(去皮脐)一两,荆芥穗二两。为细末,醋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酒或热水送下,有痰空腹服,日三至四次;无痰早晨服。治诸风缓纵,手足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眉目瞤
参见许氏幼科七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