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糙叶树

糙叶树

药材名称糙叶树

拼音Cāo Yè Shù

别名牛筋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榆科植物糙叶树根皮树皮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黄褐色,有灰斑与皱纹,老时纵裂,幼枝被平伏硬毛,后脱落。单叶互生;卵形或狭卵形,长5~13厘米,宽3~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基部以上有单锯齿,两面均有糙伏毛,侧脉直伸至锯齿缘;叶柄长7~13毫米;托叶线形。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成伞房花序,生于新枝基部的叶腋;雌花单生新枝上部的叶腋,有梗;花被5裂,宿存;雄蕊与花枝片同数;子房被毛,1室,柱头2。核果近球形或卵球形,长8~10毫米,被平伏硬毛;果柄短。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于路旁、河边。分布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山西。

功能主治治腰部损伤酸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7~8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小地松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地松药材名称小地松别名星苞火绒草、绵蒿、细火草、黄花粑粑叶、火草、羊头火草、绵羊头来源菊科小地松Leontopodium wilsonii Beauvd.,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

  • 荔枝壳

    《中药大辞典》:荔枝壳药材名称荔枝壳拼音Lì Zhī Ké出处《本草蒙筌》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外果皮。性状干燥的外果皮,呈不规则的开裂,表面赤褐色,有多数小瘤状突起,内面光滑,

  • 刺天茄

    药材名称刺天茄拼音Cì Tiān Qié别名苦颠茄、苦天茄(《云南中草药》)。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茄科植物刺茄子的果实。秋季采收,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1米。茎直立

  • 石荠宁

    药材名称石荠宁别名痱子草、热痱草、紫花草、荆苏麻、北风头上一枝香、小苏金、土荆芥[江西、湖南]、沙虫药、蜻蜓花、香花草、狭叶荠宁来源唇形科石荠宁属植物石荠宁Mosla scabra (Thunb.)

  • 婆罗门参

    药材名称婆罗门参拼音Pó Luó Mén Shēn别名土泡参、绿芨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蒜叶婆罗门参的叶和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agopogo porrifolius L.采收和储藏:春、夏季

  • 玉屑

    药材名称玉屑拼音Yù Xiè别名白玉屑(《中国医学大辞典》)。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矿物软玉的碎粒。原形态为致密或细粒的块状。白色至淡绿色,微透明至不透明。断口呈多片状,具灿烂之

  • 庵摩勒

    药材名称庵摩勒拼音ān Mó Lè别名余甘子(《临海异物志》),余甘(《唐本草》),庵摩落迦果(《纲目》),望果(《中国树木分类学》),油甘子(《广州植物志》),牛甘子(《南宁市药

  • 枣树皮

    《中药大辞典》:枣树皮药材名称枣树皮拼音Zǎo Shù Pí出处《纲目》来源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树皮,全年皆可收采,春季最佳,用月牙形镰刀,从枣树主干上将老皮刮下,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

  • 山飘儿草

    《中药大辞典》:山飘儿草药材名称山飘儿草拼音Shān Piāo ér Cǎo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紫红獐牙菜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40厘米。茎

  • 寻骨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寻骨风药材名称寻骨风拼音Xún Gǔ Fēnɡ来源马兜铃科草本植物棉毛马兜铃AristolochiamollissimaHance的地上部份。炮制洗净,晒干,切碎用。性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