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经脉之气在人体内按一定规律运行,一昼一夜间循行全身五十周,使五脏的精气得以畅行,保持正常的功能状态。《灵枢·根结》:“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②《灵枢经》篇名。古以营气运行一昼夜为五十度,
又称宣白。宣通肺气的方法。肺气不利表现为咳嗽、气喘、痰多,用麻黄、北杏仁、桔梗、紫菀、紫苏之类开通肺气,化痰止咳。
①一般指正常的气候。《素问·至真要大论》:“平气何如?歧伯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张隐庵注:“平气,谓无上下之制胜,运气之和平也。”②运气学说术语。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指该年岁运之气
指尿道外口。
见《本草通玄》。即巴旦杏仁,详该条。
古病名。详见水毒条。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宋代儿科医生。槜李(今浙江嘉兴)人。因念小儿之疾苦,惟疮疹皆不可免,而治疗之间,毫发一差,死生随异,乃广求古人之议论,证以己所闻见,撰成《痘疹论》3卷。
经外奇穴名。位于右下腹,当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主治急、慢性阑尾炎。直刺0.5~1寸。
【介绍】:北宋儿科医家,又名季忠,字资钦,许昌(今河南许昌)人。因自幼屡患重病,经钱乙拯救治愈,遂致志于钻研钱乙的学术思想。1107年(大观初),于亲友间得钱乙有关婴幼论说以及医方等,并参酌当时流传京
①指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等五种谷类。《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②指杭(或作梗,俗作粳)米、麻、大豆、麦、黄黍(见《灵枢·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