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颊车

颊车

经穴名,代号sT6。出《灵枢·经脉》。别名曲牙机关鬼床齿牙。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咬肌附着部,用力咬牙时,当咬肌隆起处是穴。(《针灸甲乙经》)。一说在“耳后坠下三分”(《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并有咬肌动脉通过。主治口噤不语,口眼歪斜牙痛,面颊肿;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腮腺炎等。直刺0.3~0.5寸;或沿皮刺1~1.5寸。艾条灸3~5分钟(图123)。②人体部位名。指下颌角部,相当于颊车穴所在处。《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出大迎,循颊车。”或指整个下颌骨。《医宗金鉴》:“颊车者,下牙床骨也,总载诸齿,能咀食物,故名颊车。”

图123

猜你喜欢

  • 同肢。见四肢条。

  • 孕痈

    病名。见《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五。指孕妇腹内生痈。宜用千金牡丹皮散,或神效栝蒌散。用药时除防止坠胎外,应按内痈治疗。详妊娠肠痈条。

  • 积冷胃脘痛

    证名。指冷饮内伤,阴寒凝积所致的胃脘痛。《症因脉治》卷一:“二便清利,手足逆冷,口吐涎沫,得寒饮则甚,此积冷症也。”可用豆蔻丸。《类证治裁·胃脘痛》:“积寒致痛,绵绵不绝,无增无减,当辛热通阳,术附汤

  • 桐子树叶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油桐叶之别名,详该条。

  • 黄水

    十水之一。《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候》:“黄水者,其根起于脾,其状先从腹肿也。”参见十水条。

  • 程应旄

    【介绍】:清初医家。字郊倩。新安人。生平研究仲景学说,颇有心得。撰《伤寒论后条辨》、《医径句测》等书。

  • 袁淳古

    【介绍】:见袁坤厚条。

  • 呼吸行气

    行气法之一。指针刺时配合患者呼吸来控制针感传导的方法。《金针赋》:“病在上,吸而退之;病在下,呼而进之。”是指病位在所取穴位的上方,宜在病人吸气时提针,使气上行;病位在所取穴位的下方,宜在病人呼气时插

  • 肝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 臭法落海

    见《中草药通讯》(12):6,1976年。即法罗海,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