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滇南本草》。为草血竭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涌泉疽。见该条。
病名。即脱臼。《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五:“凡坠堕颠扑,骨节闪脱,不得入臼,遂致蹉跌者,急须以手揣搦,复还枢纽,次用药调养,使骨正筋柔,营卫气血不失常度。”参见脱臼条。
证名。指筋脉疼痛。《灵枢·经筋》:“手少阴之筋,……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可因血少、气血痹阻、或津液耗损,筋失滋养所致。《医学正传》卷一:“若动止筋痛,是无血滋筋故痛。”
见《石室秘录》。指妇女的阴道外口。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仙人杖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盾叶薯蓣之别名,详该条。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为王不留行之别名,详该条。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野棉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秘传眼科龙木论》:“肺脏壅毒,大肠积热,肝家有风,致令眼睑皮肉上下有肉如粟粒相似。唯多泪出涩痛,如米隐一般。积久年深,翳膜昏暗,渐渐加重,此眼切宜三五度镰洗出血。”《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更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