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生于肌体的多发性疽病。《外科启玄》卷六:“此九疽一生即有九处,初肿势甚重,当看人之虚实,毒之浅深,脓之稀稠,溃之迟早,验之五善七恶,或又二三处者亦轻也。”九疽,言其多发,实非发必九处,或类似今
九九,指九野、九州、九窍、九脏等;制是准度,会是配合。谓人与地以九州、九窍为准度,以配合天之六六之节。《素问·六节藏象论》:“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
①气功隐语,指心血。②炼丹术语,指铅。③初生儿称婴儿。马王堆汉墓帛书载有“婴儿索痉。”《古今医鉴》:“初生者曰婴儿,三岁者曰小儿,十岁者曰童子。”《寿世保元》以半岁至二岁内为婴儿。临床上,以出生后一周
儿科著作。明·鲁伯嗣撰。10卷。约刊于15世纪(明初)。本书将有关婴幼儿的初生养护及病候诊治等列为100个问题,对于多种儿科病证的致病原因及治法方药等均有较详细的阐述。作者能融会众说,自成一家,取材比
八邪穴的别名,见《经穴汇解》。参见“八关大刺”条。
书名。3卷。宋·叶大廉辑。原刊于1186年。本书为作者在各地行医时亲自试用和收集的一部验方集。上卷为治诸风、伤寒、气病等验方;中卷为补益、痼冷、积热、痰饮咳嗽、泄痢、妇人等验方;下卷为小儿、杂病、眼目
痰证之一。即热痰。见《不居集》卷十七。详见该条。
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作水丸。治证同。见孔子大圣知枕中方条。
病证名。清·周登庸《续广达生篇》卷二:“妊娠呕吐不已,数月不思饮食,精神如常,非恶阻,名子翻胃症。”
病证名。指妊娠心痛。永思堂主人《胎产合璧》:“孕妇心痛,乃风邪痰饮交结,或肝气不畅,若伤于络则乍作乍安,名曰厥痛。若胎动下血,乃伤触子脏也,用安胎散(白术、当归、黄芩、甘草)或火龙散(川楝、茴香、艾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