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五谷虫

五谷虫

《中药大辞典》:五谷虫

药材名称五谷虫

拼音Wú Gǔ Chónɡ

别名蛆(《集韵》),谷虫(《本草求真》),水仙子(《药材资料汇编》)。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为丽蝇科昆虫大头金蝇或其它近缘昆虫的干燥幼虫。7~9月间收集,装入布袋,在流水中反复漂洗,使虫体内容物排除尽净,然后晒干。

性状干燥虫体,扁圆柱形,头部较尖,长1~1.5厘米,宽2~3毫米。黄白色,有的略透明。质松脆易碎,断面多空泡。以体轻、干净、谈黄白色、无臭味者为佳。

炮制拣净杂质,簸净泥土,用文火炒至微黄色。

性味咸,寒。

①《纲目》:"寒,无毒。"

②《本经逢原》:"苦,寒,无毒。"

③《要药分剂》:"味甘咸,性寒,无毒。"

归经入脾、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经。"

②《本草求真》:"专入肠、胃。"

功能主治清热,消滞。治疳积腹胀,疳疮。

①《本草蒙筌》:"治小儿疳胀。"

②《纲目》:"治小儿诸疳积、疳疮,热病谵妄,毒痢作吐。"

③《医林纂要》:"健脾化食,去热消疳。"

④《本草求原》:"治臁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搽敷。

复方①治一切疳疾:㈠六月取蛆,淘净,入竹简中封之,待干研末。每服一、二钱,入麝香,米饮服之。㈡蛆蜕,米泔逐日换浸五日,再以清水换浸三日,晒焙为末,入黄连末等分,每半两入麝香五分,以獖猪胆汁和丸,黍米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圣济总录》)

②治热痢吐食,因服热药而致者:蛆,流水漂净,晒干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纲目》)

③治唇疔:五谷虫,研末,香油调敷。(《本草便读》)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五谷虫

药材名称五谷虫

拼音Wú Gǔ Chónɡ

英文名worm of all sorts grains

别名蛆、谷虫、水仙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丽蝇科动物大头金蝇及其近缘动物的幼虫或蛹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rysomyia megacephala(Fabricius)

采收和储藏:7-9月间收集,装入布袋,在流水中反复漂洗,使虫体内容物排除尽净,然后晒干。

原形态大头金蝇,成虫绿蓝色,头顶部黑色。头部宽,复眼大,深红色。角角褐色。胸腹部带有紫色光泽。幼虫成熟时黄白,前端尖细,后端截平,体表有由小棘形成的环,后气门略高出表面,较偏于上方,气门环不完全,后气门间距不大于后气门的横径;;前气门具有10-13个指状突起。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成蝇夏季发生最多,喜居户外,喜食甜品、瓜、果、新鲜粪便、腥臭物质。幼虫孳生在稀的人粪垃圾、腐败物质中,食粪及腐烂动物。以蛹越冬,主要在茅厕或粪坑附近土表下面。

资源分布:全国均有分布。

性状干燥虫体,扁圆柱形。头部较尖,长1-1.5cm,宽2-3mm。黄白色,有的略透明。质松脆易碎,断面多空泡。以体轻、干净、淡黄白色、无臭味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油脂、蛋白质及氨基酸。

药理作用1.平喘作用,分别腹腔注射40%五谷虫乙醇提取物4ml和采用离子交换法从五谷虫提取所得的总氨基酸2.4ml,对豚鼠吸入磷酸组胺诱发的“哮喘”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五谷虫乙醇提取物和五谷虫总氨基酸粗提取物对组胺所致的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痉挛均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实验结果初步认为,五谷虫所含的总氨基酸是平喘的有效成分。

2.对肠平滑的作有,五谷虫乙醇提取物和五谷虫总氨基酸粗提取物对组胺所致离体家兔和豚鼠的回肠平滑肌痉挛均有明显的争痉作用。

3.毒性,五谷虫的毒性小,按36g/kg(相当于人的450倍)给小鼠灌胃,无任何毒性反应,观察3天无死亡。

炮制取原药材,除杂质,筛去屑。

性味味咸;甘;性寒

归经脾;胃

功能主治健脾消积;清热除疳。主疳积发热;食积泻痢;疳疮;疳眼;走马牙疳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5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本草用法研究》:“脾胃虚寒无积滞者勿用。”

各家论述1.《本草蒙筌》:治小儿疳胀。

2.《纲目》:治小儿诸疳积、疳疮,热病谵妄,毒痢作吐。

3.《医林纂要》:健脾化食,去热消疳。

4.《本草求原》:治臁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止泻木

    药材名称止泻木拼音Zhǐ Xiè Mù来源夹竹桃科止泻木Holarrbena antidysenterica Wall. ex A. DC.,以树皮、种子入药。生境分部台湾、广西、

  • 香构

    《中药大辞典》:香构药材名称香构拼音Xiānɡ Gòu别名藤构、娃娃皮、野棉皮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瑞香科植物小黄构的茎皮和根。全年可采,晒干。原形态小黄构,又名:黄构。常绿灌木,高0

  • 莲蓬草

    《中药大辞典》:莲蓬草药材名称莲蓬草拼音Lián Pénɡ Cǎo别名橐吾、独脚莲(《质问本草》),荷叶术、荷叶三七、岩红、独足莲、铁铜盘。野金瓜(《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出处《福

  • 新裂耳蕨

    药材名称新裂耳蕨拼音Xīn Liè ěr Jué别名凤凰尾巴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鳞毛蕨科新裂耳蕨的根茎。原形态新裂耳蕨,又名:革叶耳蕨。多年生

  • 泡桐树皮

    药材名称泡桐树皮拼音Pào Tónɡ Shù Pí别名桐皮、白桐皮、水桐树皮、桐木皮出处《本经》载有桐。《纲目》载;"贾思勰《齐民要术》言:……华(花)而不实者为白桐。白桐

  • 岗柃

    药材名称岗柃别名米碎木、蚂蚁木来源山茶科岗柃Eurya groffii Merr.,以叶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豁痰镇咳,消肿止痛。主治肺结核,咳嗽。外

  • 长柄秋海棠

    药材名称长柄秋海棠拼音Chánɡ Bǐnɡ Qiū Hǎi Tánɡ别名红八角莲。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长柄秋海棠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smithiana Yu采收和储藏:

  • 黄刺皮

    《中药大辞典》:黄刺皮药材名称黄刺皮拼音Huánɡ Cì Pí别名黄三刺皮出处《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小檗科植物直穗小檗的茎皮。4~5月间,开始出芽长叶时,砍取较租的

  • 橙黄玉凤花

    药材名称橙黄玉凤花拼音Chénɡ Huánɡ Yù Fènɡ Huā英文名all-grass of Redclawed Habenaria别名飞花羊、鸡母虫药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

  • 壶卢

    《中药大辞典》:壶卢药材名称壶卢拼音Hú Lú别名匏(《诗经》),匏瓜(《论语》),壶(《鹖冠子》),瓠瓜(《说文》),甜瓠瓤(《唐本草》),腰舟(《鹖冠子》陆佃注),瓠匏(《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