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小大黄

小大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大黄

药材名称小大黄

别名大黄

来源蓼科小大黄Rheum pumilum Maxim.,以根入药。

生境分部青海。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泻肠胃积滞,实热,下瘀血,消痈肿。主治食积停滞,脘腹胀痛,实热内蕴,大便秘结,急性阑尾炎,黄疸,经闭,痛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小大黄

药材名称小大黄

拼音Xiǎo Dài Huánɡ

别名大黄、次大黄、白大黄

出处始载于《藏药标准》。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小大黄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eum pumilum Maxim

采收和储藏:秋末挖取根,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泥土。

原形态多年生小草本,高10-20cm。茎直立,具短柔毛;基生叶宽卵形,长3-5cm,宽1.5-3cm,近革质,先端圆钝,基部心形,边缘全缘有缘毛,上面无毛,有时沿叶脉疏生短柔毛,下面沿叶脉被柔毛;主脉粗壮,稍凸出;叶柄粗壮,与叶近等长或比叶片长,茎生叶1-2,较小;托叶鞘膜质。花序圆锥状,铗窄,分枝稀疏;花被片淡绿色,或带紫红色;花梗细弱,近基部具关节。瘦果连翅成卵状三角形,翅狭窄,长约5mm,宽3-4m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0-4300m的坡灌丛、河谷阶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类圆锥形,上面下细,表面黄褐色,长5-10cm,直径1.5cm,具纵皱纹,断面灰棕色,味苦、涩。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泻实热;破积滞;下瘀血;消痈肿。主食积停滞;脘腹胀痛;热结便秘;黄疸;经闭;症瘕;痈肿丹毒;跌打损伤;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新华本草纲要》:全叶:味苦、酸,性寒。有泻"黄水"、清积热、缓下的功能。用于"黄水"病、腹水、关节炎、搔痒、湿疹、便秘。

2.《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候》:黄水者,其根起于脾,其状先从腹中也。用本品能利二便,消积热、消水、通便,似大黄,但力缓。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青葙子

    《中国药典》:青葙子药材名称青葙子拼音Qīnɡ Xiānɡ Zǐ英文名SEMEN CELOSIAE别名野鸡冠花、狗尾花、狗尾苋来源本品为苋科植物青葙Celosia argentea L. 的干燥成熟种

  • 茉莉花露

    《中药大辞典》:茉莉花露药材名称茉莉花露拼音Mò Lì Huā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花之蒸馏液。性味《纲目拾遗》:"味淡。"功能

  • 药材名称鸮拼音Xiāo别名流离、鸱鸮(《诗经》),土枭(《尔雅》),服(《汉书》),天鸟(《周礼》郑玄注),训狐(《巴蜀异物志》),山鸮(《汉书》晋灼注),画鸟(《埤雅》),幸狐、车载板、快扛鸟、春哥

  • 雀麦

    《全国中草药汇编》:雀麦药材名称雀麦拼音Què Mài来源禾本科雀麦Bromus japonicus Thun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长江、黄河流域各地。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止汗

  • 山兵豆

    药材名称山兵豆来源大戟科山兵豆Phyllanthusreticulatus Poir.,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涩,平。功能主治消炎,收敛,止泻。主治痢疾,肠炎,肠结核,肝炎,肾炎,小儿疳积。用法

  • 玉龙鞭

    《全国中草药汇编》:玉龙鞭药材名称玉龙鞭拼音Yù Lónɡ Biān别名大种马鞭草、大兰草、倒扣藤、牛鞭草、狮鞭草、万能草、玉郎鞭、铁索草、假马鞭、倒困蛇来源马鞭草科假败酱Stac

  • 脉果漆

    药材名称脉果漆拼音Mài Guǒ Qī别名泌脂藤、大飞天蜈蚣、退黄藤、肥力漆、红根叶、追风藤。来源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利黄藤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gia sarmentosa (Lect

  • 树头菜根

    《中药大辞典》:树头菜根药材名称树头菜根拼音Shù Tóu Cài Gēn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白花菜科植物鱼木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uo

  • 穿心莲

    《中国药典》:穿心莲药材名称穿心莲拼音Chuān Xīn Lián英文名HERBA ANDROGRAPHIS别名榄核莲、一见喜、斩舌剑、苦草、苦胆草、四方草来源本品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圆锥须

  • 绿盐

    《中药大辞典》:绿盐药材名称绿盐拼音Lǜ Yán别名石绿(《海药本草》),盐绿(《纲目》)。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卤化物类矿物氯铜矿的矿石。原形态斜方晶系。晶体柱状或板状,晶面具垂直条纹。又为